許鞍華談吐爽朗,甚至接近戇直,和她閒聊,上世紀中曾經流行的名詞「大笑姑婆」往往不請自來,不認識她本人的讀者請參考這期《明月》主打訪問稿,百分百傳真。不過我懷疑,由活潑的口語轉化為書面語,多少有點迷失翻譯,譬如提起《金鎖記》,白紙黑字「高志森請我做舞台劇」,直覺謙卑的她不會用「請」字那麼孟浪,現場吐出來的極可能是「搵我」。《第一爐香》自演員造型曝光一刻起,坊間就對選角意見多多,一時彈葛薇龍太豐滿,一時嫌梁太太過於青春,一時又不滿喬琪喬血統缺乏雜質,我倒認為配搭相當啱數,就如當年公佈《半生緣》黎明演沈世鈞,黑人問號此起彼落,後來銀幕的效果不是恰如其份嗎?
比較遺憾她坦言明白原著「特別之處描繪了香港華洋雜處的性質」,對白應該夾雜上海話廣東話英語,但因為「不敢輕舉妄動」,結果「只是統一要求他們說標準的普通話」。馬上記起一九八三八四年間初見許導的一幕:滿腳牛屎的FOB從三藩市到香港求生,在電影節做打雜,有一天聽說《傾城之戀》在邵氏影城鄭重開鏡,朋友妻小休復出飾演女主角白流蘇,心想既可漫遊心儀片場又可先睹最心愛作家顯靈,還能順便和王太太say hello,一箭幾鵰機不可失,於是跪求《電影雙周》編輯安排去探班。拍的是淺水灣酒店走難,午飯時間見導演坐在荒山野嶺食飯盒,不知哪來的勇氣,走過去問三問四,其中一條問題是「會不會考慮局部配上海話」。她斬釘截鐵說不,大概驚訝鄉下仔唔識世界,剛好飯吃完了,豪邁地將飯盒往後一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