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衝擊下,本港最低工資料首次「凍薪」。消息指最低工資委員會完成檢討,經兩輪開會後,委員會未達一致共識,但大多數委員建議明年最低工資不作調整,維持現時法定水平37.5元。委員會正草擬報告,下月底提交特首,若獲政府拍板,將是最低工資自2011年實施以來第一次凍薪,明年5月1日生效,逾兩萬名基層勞工或未來兩年凍薪。
最低工資每兩年檢討一次,委員會早前召開兩輪會議商討。據悉,會上勞方委員認為,疫情下基層打工仔面對減薪甚至無薪假,極力爭取最低工資水平調高至不少於42元。
不過,有商界委員認為,經過去年反送中運動及疫情,各行業均受影響,飲食和零售業更受重創,政府數據反映失業率和就業不足人數率仍維持在沙士後較高水平,認為最低工資理應凍結,甚至有下調空間。
最低工資委員會除政府代表外,主要由勞工界、商界及學術界三方代表組成,各有三名成員。消息透露,勞工界堅決反對凍結最低工資,有資方代表一度提出象徵式增加0.5元,即至38元,但勞方拒絕接納,經過兩輪會議仍「傾唔掂數」,輕微調高建議最終「拉倒」,商界及學術界委員維持凍薪看法,由於勞工界不同意,委員會最終未能達成一致共識,是歷來首次。新最低工資水平明年5月1日生效,為期兩年。統計處資料顯示,去年5至6月,全港約有2.1萬名僱員領取最低工資37.5元,換言之這批員工或面臨未來兩年無人工加。
消息指,委員會已進入草擬報告階段,報告會交代大多數委員認為應凍結現有最低工資水平,下月底前向特首提交,並由行政會議拍板,料政府很大機會跟隨主流意見,將本港第六個法定工資水平維持在時薪37.5元,意味實施近10年的最低工資將第一次凍薪。
去年中領取最低工資的逾兩萬名員工,75%從事低薪行業,其中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業佔最多,達11,400人。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表示,若明年最低工資水平維持不變,變相基層勞工前後要凍薪四年,擔心惡性循環,「老闆大條道理向員工薪酬開刀」。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預期,本港今年第四季開始經濟會更差,甚至出現裁員潮或破產潮,凍薪是合理做法。
勞工處表示,最低工資委員會委員下月底前會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提交建議報告,將適時公佈有關的工作進展及建議報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