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十二少(廿七)- 李碧華

尋找十二少(廿七)- 李碧華

那麼就認定了,豁出去了。

經歷了80多年「思念比癌還要痛」陰間悽冷的日子,癡情怨女吃了秤砣鐵了心,再一次決絕前行,不管後果。

臨出門前,永定問:「你會帶走他嗎?」

「我只要一個答案。」如花道,一笑:「若已忘了我,帶走何用?」

世人常道「你既無心我便休」,做到的有多少?真是一個關卡。面對「舊約難如潮有信,新愁深似海無邊……」一如唱詞,她是「近鄉情怯」,但又心焦如焚的,一早就不見影,想是到「老地方」去了。

屈地街山道。

他們又來到這天橋下了,1981年通的車,比起石塘咀當年的紙醉金迷風光艷色,它沒有歷史,只有人和鬼的回憶;它沒有淚,因為經歷尚淺,風霜無痕,是個冷建築。

七月十四,以前也有盂蘭節神功戲演出,臨時搭建的戲棚,曲終人散後也拆卸了,快來快去,明年再見。

附近有住宅、商場、學校、商店、教堂、市政大樓……入夜也見零落的燒衣痕跡,地上灑了豆芽、豆腐、豆卜、冷飯、龍眼、溪錢、酒水、零幣,風過,紙錢灰蝶亂飛。

「這裏一定聚集了很多。」阿楚想把手機中的測鬼App開啟,探測一下。永定道:「肯定多,何必自嚇嚇人?」

「我們沒害人,所以鬼不會對我們怎麼樣。」

「畢竟是兩個世界的。如花是見到就見到,其他見不到別驚擾。」

對呀,像有個來自中國大陸的所謂「政治及行政學系助理教授」,竟在屋苑中,撿拾市民燒街衣祭品,回家煮食還派街坊。為了響應習大大救經濟「惜食令」,與鬼爭食還po上網表忠,真是奇葩。

站在道邊,見間有拍拖情侶、收工市民、推垃圾車的老婦……全戴上口罩,面目模糊,都小心避過沒驚擾紙灰祭品,是的,人鬼殊途,不作久留。

——除了一個年輕人沒走。他開了手機對照地圖,又警覺地四下張望,不知是等人還是尋人……

(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