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發局建議內地拓展國際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的渠道,初階段可引入與A股掛鈎的窩輪等上市結構性產品。當市場更成熟時,可進一步考慮擴闊北水可買賣範圍,甚至涵蓋至上市結構性產品。
金發局報告希望分兩階段推出措施,第一階段引入與「滬港通」A股或A股相關指數掛鈎的香港上市結構性產品。第二階段則擴闊內地合資格投資者透過「滬深港通」買賣的證券範圍,以涵蓋與合資格相關資產掛鈎的香港上市結構性產品,並逐漸放寬容許散戶參與。
該局認為,措施可推動A股上市股權衍生產品市場發展。另亦為內地投資者提供範圍廣泛、在港交所買賣的結構性產品。金發局預計,引入產品可令北向交易量上升約4.9%,內地期貨市場流動性增加約15.8%,而且A股市場每年投資增加約380億元人民幣。
金發局主席李律仁表示,本港未來可進一步發揮優勢,提升國際投資者在A股的參與度。港交所(388)則歡迎金發局建議,期待與監管機構和業界夥伴緊密合作,並持續推動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