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月建制派和左報唱雙簧,向政府施壓要求成立安插非法律界人士在內的量刑委員會,「指導」法庭以確保抗爭者獲「應有懲罰」。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昨在聲明中反駁,強調量刑是司法職能,由法院獨立行使,而非政治問題,又稱若任何一方不滿判刑,可提出上訴或覆核,形容有關途徑是糾正被視為不足或過重刑罰的唯一恰當方法。
馬道立在聲明中指出,不時有輿論認為應設立量刑委員會,就所有刑事罪行發出具約束力的量刑標準,但他指出,量刑是一項司法職能,由法院獨立行使,亦是法院專有的職能。法庭每天要就大量不同案件量刑,每宗案件具體情況不同,要在每宗案件中判處公正而合適的刑罰,是法庭極具挑戰性及艱巨的工作,亦涉行使司法判斷以求取平衡的量刑決定。
馬道立續指,法庭所判處的刑罰要取得公眾的尊重和信任,香港社會重視言論自由,「法庭的所有決定,包括量刑決定,都是公開讓公眾討論的」。他強調,判刑是司法職能及程序的一部份,並非政治問題,任何一方如對法院判處的刑罰不滿,應提出上訴或覆核,「這是糾正一項被視為不足或過重的刑罰的唯一恰當方法」,而申請覆核責任在於代表檢控機關的律政司長。
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認同馬道立對「量刑委員會」的回應,重申量刑必須由法院獨立行使,「係唔能夠外判、亦都唔能夠受司法機關以外嘅任何人士、委員會嘅指指點點」 ,他呼籲一眾親中人士不應再「指鹿為馬」、「上綱上線」,破壞本港的三權分立及法庭的公平公正性,令公眾進一步對本地司法機關失去信心。
不過,一直鼓吹成立「量刑委員會」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及葛珮帆批評,馬道立的聲明未能說服公眾對司法機構「行事公正」重拾信心,周更揚言外國早有設立量刑委員會的例子,辯稱現時需按社會問題的需要,適時釋除市民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