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匪由來】國民黨敵對稱謂貶低共產黨

【共匪由來】國民黨敵對稱謂貶低共產黨

「共匪」是對共產黨人士的一種貶稱。辛亥革命後,新生的中華民國政治動盪,軍閥混戰,各派政治勢力常以「匪軍」之名加諸於對方。國民政府在1927年宣佈剿匪後,賀龍、朱德、毛澤東在井岡山等地建立獨立的武裝與國民政府對抗,國民政府遂將中國共產黨稱為「共匪」。1947年國共內戰全面爆發,毛澤東(右)引領軍隊打游擊戰,國民政府總統蔣介石(左)更指:「共匪是國家民族的公敵」,其後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台灣海峽兩岸嚴重對立,「共匪」一詞成為中華民國政府對共產黨、黨員、官員的一種敵對性稱呼。到1991年,台灣修憲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後,「共匪」就不在正式官方場合使用。到現時台灣民間講到「共匪」,多數指中國共產黨黨員或支持中國共產黨的親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