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圍城》放映前突被評為三級,只准18歲或以上人士觀看,有前電影檢查顧問小組成員透露,每次均以小組形式集體睇戲,繼而討論及評級,直言把影片評為三級通常爭議不大,「比較難係究竟2A定2B」,粗口及裸露鏡頭非「必然三級」,惟成員評級只屬建議,最終決定權在電檢處。對於片頭加入警告字眼的做法是聞所未聞,「好黐線……咁所有戲有殺人情節係咪都要加?」
現時電影檢查顧問小組成員有近300人,屬義務性質,市民可自行報名加入,名單上部份名字為人熟識,如民協副主席兼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曾鬧爆警暴的巴裔港人簡浩名,亦包括何俊賢及郭晶晶等,未知是否同名同姓。
曾擔任六年電檢工作的前小組成員透露,電檢處安排各人每兩周參與一次檢片,一名電影管理主任帶領約10人睇戲,「張凳直情好似戲院咁,去到簽到,坐低,睇完,大家討論,唔一定有結論,其實都係畀意見,電檢處可以唔聽,所有嘢最後都係佢哋決定,但經驗係絕大部分最終評級都同小組意見一致,電檢處亦以電郵交代最終結果畀你知。」
現行法例規定,任何公開放映的影片須先被評級,在戲院包場求婚播片或大學的會堂播放校內活動剪輯花絮亦須送檢,但該成員指未曾觀看此類影片,「最多都係睇紀錄片」,猜測部份影片未必由公眾參與評級;另有部份具爭議影片,處方會安排多於一次檢片以收集更多意見,有需要時管理主任亦會提供指引,但他直言,從未聽聞顧問小組可建議片頭加上警告字眼,「傾刪鏡頭已經好大件事,咁加警告係好黐線,好多電影裏面都有犯法行為,咁所有殺人情節係咪都要加(警告)?」他相信有關要求極大機會來自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