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報道】去年4月,林子博一家經歷癌症惡夢,太太董燕君(Shirley)確診患上罕見的平滑肌肉瘤(腹腔)第四期,子博直言對太太及整個家庭都很大打擊,「最初一對子女只意識到媽咪患上一個麻煩病,到後期他們見到我經常陪媽咪出入醫院、媽咪在家中打『升白針』、甩頭髮,身體開始虛弱,他們終於意識到事態嚴重,記得一次阿囡在地鐵問我媽咪情況後,她就忍不住在車廂哭出來。至於阿囝,其實是一個暖男,他會跟我說零用錢留給媽咪醫病。有時兩個見媽咪唔開心更會主動氹佢,兩姐弟會輪流陪媽咪瞓。
補充營養對抗頑疾
得知病情後,子博跟太太看了很多癌症資訊,特別是飲食方面,很多都說癌症病人可以食用的食物有限。又有些人說化療後,病人有機會出現腹瀉,要減少進食肥膩、煎炸、高纖食物如麥片、果仁、糙米等;喝咖啡、濃茶、可樂又會尿急尿頻;吃豆類、洋蔥、薯仔、番薯容易產生胃氣,好像很多食物都有限制,自己都好混亂,惟有多問醫生意見。「醫生給我最重要訊息是營養吸收,癌症病人很需要『低醣』、『高脂』、『高蛋白質』同『含有抗氧化維生素』的食物,仲一定要用魚油EPA,因為整體可以幫助穩定體重,或減緩體重下降的速度,經過了解後意識到補充品對癌症病人好重要,正如孕婦陀BB要另外補充葉酸的道理,正常三餐根本無可能有足夠吸收,一定要靠外來補充品,何況一個癌症病人,食慾已經差,體重又開始減輕,所以絕對要靠補充品補充營養,例如不同口味的癌症病人專用補充飲品,明白做完化療一定沒有胃口,又會周身骨痛,但點都唔可以乜都唔食,覺得就算食唔落,飲杯有營養飲品都好。」
照顧太太過程中,子博對癌症有更多了解,亦經常到「癌症資訊網」做主持,接觸不少復康者,聆聽他們意見,「對抗癌病就像打仗一樣,治療癌病的藥物殺傷力好大,好與壞的細胞都一齊殺死,所以要儲足夠營養去打這場仗,營養就是最強的子彈。」去年11月,子博太太終於完成整個化療過程,體重由一百零幾磅下跌到九十多磅,現在仍然需要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由於藥物有機會出現腹瀉及嘔吐等副作用,要適當止瀉止嘔的同時,平日飲食上補充營養,仍然是非常重要。
逆境下樂觀面對
問到子博如何能做好照顧者角色,他坦言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輔導,要抽離爸爸與丈夫身份,擔當一個心理醫生的角色,去輔導子女,去安慰及支持太太,為家庭帶來正能量,同時亦要懂得輔導自己,不可以讓自己情緒出現問題。年初疫情影響下,子博試過數個月沒有工作,零收入的日子讓他困擾,「試過有一日醒來,覺得自己好冇用,開電視見好多舊同事都有工開,出面有ViuTV、又有香港開電視,唔明白點解自己未有工作,當時,太太還跟我說,『你唔好坐喺度,平啲嘅工作都試下去接,或者做下Uber Eats。』我冇出聲,當時下午6點,我話我要入睡房瞓,太太感覺我有事發生,慶幸她沒有追入房,因為我相信追問落去兩人定必鬧交收場,結果當晚我自己躲在房中睡醒就沒事了。第二日,太太看了我的一篇報道,內容就是講自己面對很大壓力,太太問我,為甚麼不跟她說,其實我就是不想她擔心,現在自己遇上壓力,會騎電單車兜風,或去揼骨減壓,我跟自己說一定唔可以有情緒病。」
最近,子博開始有新工作,到香港開電視擔任主持同嘉賓,一切逐漸回復正常。「現在最希望就是疫情快點過去,一家人去旅行,就像以前一樣。」
-----------------------------
支持蘋果深度報道,深入社區,踢爆權貴,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