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次看林鄭演講,都發現她在不該笑的地方笑,其心理健康問題,似有惡化跡象。
上次見林鄭發笑,是九月八日談論三權分立,她講到「有啲人係居心叵測,鍾意攞呢啲事喺社會引起矛盾」,竟然在「居心叵測」四字前隔着口罩冷笑一聲。是苦笑自己身為前朝英殖政府培育的「精英」,今日居然要像大陸官員一樣滿口黨八股成語?抑或喜聞樂見有人「居心叵測」,持續在社會引起解不開的矛盾,方便自己在亂世保住烏紗?
昨天林鄭談及十二港人送中案,又情不自禁笑了,各位留意到「笑位」嗎?有一刻,她以趾高氣揚的口吻說:「我想喺度話畀大家聽,自從2018年我哋簽訂咗呢個通報機制,其實兩年多以嚟呢,已經有成二千幾個(隔着口罩邊笑邊說)香港居民,喺內地接受強制措施而需要通報我哋,我哋都係一視同仁。」請問林鄭講到「二千幾個」時,怎麼忍俊不禁呢?
林鄭的冷笑,在第一句「我想喺度話畀大家聽」已見端倪,旨在恥笑香港市民「無知」。嘿嘿,兩年嚟已經有二千幾個香港人,經歷過大陸「陽光司法」,乜你哋班蟻民原來唔知㗎?嗱,𠵱家等「鄭核心」話你聽:不嬲都係咁㗎啦,我哋有晒程序同法律玩死你,吹——咩?
以上「真心話」當然是我的想像,但合理解釋了林鄭為什麼會笑。如果你想到其他更好的心理演繹,歡迎指正。
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在〈亞歷山大傳〉說過:「一個人的善惡,並非總是展現於昭昭可見的行為,反而是稍瞬即逝的舉動、言辭和戲笑(paidia),比起在屍骸遍野的戰爭、規模宏大的戰役與圍城中,更能反映一個人的性格。」普魯塔克之言,根本是觀人術第一要訣。再看《左傳·桓公十三年》,楚王命莫敖屈瑕帶兵伐羅,鬬伯比送別他後,對御者說:「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表示屈瑕走路時,腳抬得太高,反映他心浮志驕,必敗。結果一如鬬伯比所料。
根據中西智者的觀察,林鄭之笑,不管你說是奸笑也好,傻笑也罷,都非常耐人尋味。她已經「一笑傾城」,如果今天有鬬伯比,也許會預言「再笑傾國」(這預言可能觸犯「國安法」),為免惑亂人心,請下旨燒毀《左傳》,順手把普魯塔克下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