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斥縱容金融犯罪 中擬列不可靠清單 腹背受敵 滙控穿$30

美斥縱容金融犯罪 中擬列不可靠清單 
腹背受敵 滙控穿$30

【本報訊】一代獅王滙控(005)游走於中美兩大國之間,謀取最大利益;前年其為美國提供華為於伊朗的業務資料,致華為高層孟晚舟被捕;近年又靠攏中國,關閉社運組織戶口並表態支持國安法,結果左右逢源,演變成腹背受敵。

近日傳出中國或將滙控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同日又爆出美國正調查滙控涉縱容金融犯罪,容許騙款轉到香港戶口,滙控或因而面臨巨額罰款。雙重消息打擊,滙控股價插穿30元大關,直逼2009年28元供股價。經濟學家羅家聰指出,中美局勢惡化太快,滙控未能及時歸邊,是其進退失據主要原因。

中美角力白熱化,滙控捲入其中。官媒《環球時報》引述消息指,滙豐銀行很可能成為第一批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外資企業。報道重提滙控被指有份「設陷阱」令華為財務總監孟晚舟被捕。

■滙控昨挫5.3%,收報29.3元,惟市場人士認為滙控仍未見底。

面臨美國巨額罰款

昨日同時爆出,美國監管當局正調查滙控涉縱容金融犯罪。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及美國網站Buzzfeed取得金融犯罪執法網絡文件(The FinCEN Files),其中由銀行向美國監管當局提交的「可疑活動報告」(Suspicious Activity Report,SAR)顯示,滙豐2013和2014年間,容許騙徒將一個涉及龐氏騙局戶口的8,000萬美元(約6.24億港元),由美國轉到香港戶口。

騙局主角是姓名譯音許明(Ming Xu)的中國籍男子,自稱「Dr Phil」,另一身份是洛杉磯福音教會牧師,自稱經營全球投資銀行World Capital Market(WCM),承諾100日100%利潤。許明經facebook和YouTube網上研究會兜售所謂雲端電腦的投資機會,配合「講耶穌」手法向美國、哥倫比亞、秘魯的貧窮社區埋手,籌得8,000萬美元。

加州監管當局早於2013年9月通知滙控,表示正調查許明騙局,惟滙控2013及14年間仍三次將懷疑是「龐氏騙局活動」騙款轉往騙徒在香港的戶口,涉及金額分別為600萬美元、1,540萬美元、920萬美元。

取得外洩文件的ICIJ分析,2011至2017年間滙控發現香港滙豐戶口流動的可疑交易款項超過15億美元(117億港元),當中9億美元(70.2億港元)涉及犯罪活動,意味滙控將面臨美國巨額罰款。滙控2012年才因協助拉美毒販洗錢指控,被美國監管部門罰款19億美元。

下試28元供股價

消息令滙控港股股價挫5.3%,收報29.3元,惟市場人士認為滙控仍未見底,將下試28元供股價。

滙控「兩面不是人」, 經濟學家羅家聰指出,若滙控在中美之間一早「歸邊」,起碼還有一邊市場,但中美局勢迅速惡化,「滙控仍想做晒兩邊生意,結果未及觀察哪一邊較撐自己,冇選定歸哪邊。」對於滙控前景,他指「好似香港咁坎坷。」

除滙控之外,渣打(2888)亦在執法文件中,被指與約旦的阿拉伯銀行(Arab Bank)處理交易超過10年,而阿拉伯銀行的戶口被指用於資助恐怖主義。渣打昨日股價跌幅達到6.1%,報34.9元,為四個月新低。

滙控主席杜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