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開學的驚喜

有個台灣家●開學的驚喜

還記得在幾個月前的暑假,我們還在掙扎二哥要不要繼續在台灣森林學校直升小一,還是讓他試試到本地的國立小學升讀?

這個議題是我們一家人漫長的討論,雖然二哥似懂非懂,我們兩夫妻也思前想後,來來回回討論了非常久,最後我們還是咬緊牙關,決定讓二哥繼續留在森林學校,和大哥一起讀書。現在,二哥在森林學校的小一已經上學一個月了,他讓我們看到的轉變,令人又驚又喜,另眼相看。

在台灣讀小一,孩子就要開始學國語拼音,就算小孩是上森林學校,每天也會有少量有關拼音的功課,我們一直擔心二哥,常常看似漫不經心的性格,會讓他在要開始做功課的時候比較難適應,想不到連二哥也長大了。

遇上國語拼音的功課,他會主動認真地找大哥幫忙,把在學校學到的拼音功課念給大哥聽,因為我們怎樣學也學不懂拼音,所以最後遇上拼音的功課,還是要請哥哥幫忙,這應該是每一個孩子在台灣讀書必需要學習的一環。

孩子開學了, 看到他們的主題學習題目,就連爸媽也很羨慕。

校內清潔成習慣 回家主動幫忙

二哥讀小一後,早餐午餐也需要他們自行到學校餐廳,吃自助餐形式的餐點,小學生也開始要輪流分擔校內和課室內外所有的清潔工作。老師分配給他們的工作慢慢增加,真的有感受到這班從幼稚園變成小學生的孩子成熟了許多,回到家真的會主動問我們有甚麼需要幫忙。

每一次森林學校開學的時候,收到他們每個學期不同的學習主題通知單,真的讓父母很意外。

二哥在小學一二年級的主題是《認識草本植物在生活中的應用》,大哥小學三四年級的主題是《探究山林資源的取用法則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五六年級的主題是《從全球糧食供需現況探討台灣糧食安全的危機與因應對策》,中學一至三年級的主題是《結合自然運作機制與智慧裝置控制,探究微耗能環境建構的可行性》。

這些學習主題,彷彿就像我們大學時做論文的題目?

學校創辦人也跟我們分享:「學習主題名稱的選定猶如論文題目,如果老師只將一個名詞視為主題名稱,例如昆蟲,這樣的課程安排,或許只剩下相關性。課程安排時,必須具備相關性、連結性、順序性、邏輯性。如果只有一個名詞,只有相關性,知識是散落的,孩子學習興趣會大打折扣,教學結果也會缺乏統整性和評量的依據。審核老師們絞盡腦汁編排出來的課程,越來越有挑戰,主題的廣度和深度逐年增加,這是教學相長的結果。」

課程靈活 設爬山戶外學習

說實在,看到這樣的學習主題時,心底裏真的有一點佩服,也有一點羨慕。想當年我們在小學階段時,還是天天在上沉悶和公式化的中英數常課程,現在看看在台灣森林學校上學的孩子,小小年紀,已經可以涉獵像大學層次的討論題目。

三年班的哥哥為了探究山林資源的取用,下星期老師還會帶他們去四日三夜的戶外學習之旅,親身帶他們到花蓮阿美族原住民區,看看台灣原住民善用山林資源的傳統文化。

上星期的家長日中,老師還預告在這個學期會帶他們去爬雪山,所以現在開始他們要每星期跑步練氣,鍛煉體能。

在台灣的森林學校,每一年的開學,都總會帶給我們一些意外的驚喜。對孩子來說,幾乎是引發了他們對主題學習的無限創意和構想,看到他們對主題學習的興奮表情,這份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學費的確沒有白交。

Cass(King Kong 媽媽)

八十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二○一七年五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