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控股價不斷尋底,昨日收市跌穿1995年海嘯價,倫敦股價亦接力下挫,曾跌逾6%,截至昨晚9時半,跌4.6%,報290.15便士(折合約29.19港元),較港股收市價再低0.4%,滙控在美國ADR亦低見28.6元。
現時滙控市值只餘6,000億元左右,只及騰訊(700)的八分一。大部份港人經MPF間接持有滙控,以全市場共417隻強積金基金計算,最少三成基金均持有滙控。其中恒指基金持股9.2%為第三大持股,以該基金330億元計,持有滙控約值30億元;中港股票基金及歐洲股票基金亦分別持有滙控2.3%及1.3%,意味基本上所有打工仔都透過強積金在滙控上輸錢。
騰祺基金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認為滙控股價難向好,他指出銀行股高峯期早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完結,低息環境導致息差受壓、監管機構加強規管,加上經濟環境轉差,銀行股自然首當其衝。「滙控本身更非單受經濟因素影響,同埋唔知幾時先有息派,股價難有好表現。」
友信證券研究部總監陳偉聰表示,滙控上半年息差收窄不少,「香港及美國利率冇得加,料息差未來一年很難扭轉;而資產減值雖然未必進一步惡化,但很難回復低水平。」他又指,要談政治因素對業務影響仍言之尚早,「本身業務冇乜基本因素支持,上升潛力不高,即使反彈都只係技術上後抽,滙控轉型其實都冇乜板斧,很難投信心一票」,預期短期下試25元。
多間投資銀行亦唱淡,根據彭博統計,綜合大行及研究機構的目標價,歐洲券商AlphaValue最悲觀,對滙控看27.15元;大行中以麥格理的29元最低。法興及法巴證券於上周五進一步下調對滙控目標價,分別降至33.12元及36.13元,評級為「沽售」及「跑輸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