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跨國調查報道公開大批美國財政部密檔,揭發多間世界知名銀行近20年來,助恐怖分子、犯罪網絡、貪腐者等洗錢,涉及金額多達2萬億美元(15.6萬億港元),反映全球打擊金融罪案的制度千瘡百孔。
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前日公開各金融機構內部監察部門,1999至2017年期間向「金融罪案執法網絡」(FinCEN)提交的「可疑活動報告」(SAR),涉及逾170國、被金融機構懷疑進行非法交易的客戶,而最常處理有關交易的五間金融機構是跨國銀行滙豐、渣打、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和紐約梅隆銀行,其中德銀的交易金額最多,達1.31萬億美元(10.2萬億港元)。
銀行雖以SAR通報疑似洗錢交易,但今次公開的SAR卻揭發他們在無法辨認戶口持有人身份時,仍盲目批准交易,有關戶口的地址雖然多數是避稅天堂如香港,銀行仍在交易事過境遷後才作通報。
例子之一是協助伊朗逃避美國制裁、在美國罪成的長駐土耳其黃金商人扎拉布(Reza Zarrab),德意志2017年提交SAR,指一間與扎拉布關係密切的黃金貿易公司在2016至17年期間轉賬了2,800萬美元(2.18億港元) ,而德銀選擇通報只因該公司當時已因洗錢受查。
俄羅斯總統普京多年親信、創辦俄鋁的寡頭歐柏嘉(Oleg Deripaska)的例子更離譜,德銀2003至2017年期間為與他有關的公司,至少進行了110億美元交易(858億港元),更在提交的SAR直指歐柏嘉正被英美當局調查,換言之德銀完全知悉歐柏嘉是可疑人物。
文件亦揭發大型銀行與恐怖分子贊助者有生意來往。約旦「阿拉伯銀行」(Arab Bank)被指與造成七死20傷的2003年耶路撒冷巴士爆炸案有關,2010年遭受害者起訴涉贊助施襲者,雙方最後和解;而阿拉伯銀行與渣打有業務合作,更藉此關係進入美國金融體系,即使原本被華府懷疑洗錢;渣打提交的SAR更顯示,它2013至14年期間,仍為阿拉伯銀行客戶處理了總值超過2,400萬美元(1.87億港元)的2,055筆交易,甚至華府就渣打的行為警告它,而渣打亦公開承諾加強打擊金融罪案後,仍與阿拉伯銀行保持合作。
拉美世紀弊案主角、巴西建築商Odebrecht,亦獲渣打和德銀處理共5.24億美元(40.9億港元)交易,其中渣打在SAR有提及該公司被指貪腐。
報道反映即使是全球打擊洗錢活動龍頭的美國,要求大型銀行改革、對它們祭出巨額罰款甚至要脅刑事起訴等行動,都對國際金融系統的黑錢影響極微,而FinCEN檔案揭示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因單在2011至17年期間,FinCEN就接獲逾1,200萬份SAR。
FinCEN拒評報道,但在報道面世前數天宣佈正為改善美國反洗錢系統徵詢公眾意見。
國際調查記者聯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