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有高低端之分,電影市場一樣。譬如「花木蘭」是一封據說為中國人和全球TikTok 用戶心智程度打造的「情書」,而「天能」則專為受過高等教育如英國哈羅公學出身、現讀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二年級或是自認為有相等程度的高端知識觀眾而製作。
因此,如果追捧電影而設立手提電話群組(我不喜說「手機」,正如我若講華語,只堅持說民國式的「早安」而不是「早上好」)——如果有電影Chat group ,你會以獲一群史丹福國際校友邀請加入一個以英文為討論語言的Tenet Chat Group,還是騰訊名下之「劉亦菲粉絲會」為榮?
當然,其實有品味的你,不介意也討論「花木蘭」——你怎可以這樣歧視自己的民族呢對不對——so long as那種討論,限於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東方獵奇主義(la chinoiserie)、女性主義、種族主義此四大論述之範式(Paradigm),我不提出任何反對(I wouldn’t raise any objection)。
Well,現在讓我們回到文化研究範式的角度,檢視和閱讀「天能」此一英美文化霸權(bravo)又一電影經典和文學科學的高峰。
雖然遠東某龐大的小農社會,也因粗濫拍攝大量時空穿越劇而遭到共產黨喝止,人家「天能」的時空超越,過程有縝密的愛因斯坦和霍金物理學論證,其中四個角色:主角、主角伙伴尼爾、奸角賽陀、及其妻凱迪,四條時間線錯綜交插,於所謂「順時間」和「逆時間」,中間加一樣「熵能」(entropy),每一點都有精密的邏輯關係,並非在卡拉OK裏唱熟徐小鳳「順流,逆流」而不必再看歌詞的中港消費者所能明白。
因此,如果不是武肺,若真有所謂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可即刻開辦一個「Tenet尖子STEM補習班」,招收深港兩地小精英。入學者需接受天能電影問答面試,獲得取錄後,補習三個月,保送劍橋和MIT。我會找林作做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