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院」左右的子宮(林海)

被「高院」左右的子宮(林海)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上周五因胰臟癌病逝,享年87歲。作為美國史上第二位女性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一職,金斯伯格一生,不管是成為法官前或後,都致力於爭取兩性平等,特別是在向來由男性壟斷的法律及司法界之中。其傳奇經歷甚至被拍成兩部電影,《司法女王》和獲得多個獎項的紀錄片《挑機法官RBG》,可見她在美國廣受司法界及普羅大眾敬重。如今斯人已逝,國失棟樑,按常理美國上下當是不分黨派緬懷這位一生服務國民的巾幗英雄,一如前年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麥凱恩離世一樣。

然而,「常理」、「不分黨派」這些舊美國傳統,在特朗普治下的新時代卻不怎麼適用。金斯伯格屍骨未寒,民主、共和兩黨即就誰應填補她遺下的空缺吵得面紅耳熱,皆因距離大選不足兩個月,現在提名誰和下屆總統、改選後的參議院屬意誰,隨時有天淵之別。特朗普和其黨羽,諸如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南卡羅萊納州資深參議員格雷厄姆等已揚言要盡快通過提名人選,趕在總統及議會換屆前完成。但是這不但違背了金斯伯格「期望由新一屆總統填補其空缺」的遺願,也違反了共和黨四年前以「大選年」為由,力阻奧巴馬提名大法官人選獲通過的主張。

2016年3月,距離11月大選八個月、距離翌年1月總統換屆十個月,時任總統奧巴馬提名加蘭為最高法院大法官,頂替當年2月離世的史卡利亞。然而掌控參議院的共和黨不欲屬自由派的加蘭出任大法官,擔心一個向自由派傾斜的最高法院會對共和黨推動反同婚、反女性墮胎權、反槍管的保守議程不利,卻又找不到加蘭能力或品格上的不足來否決提名,因此祭出「2016是大選年」的「理由」擱置其提名,認為應由美國人民選出新任總統來決定人選。

當年擱置提名的推手正是麥康奈爾和格雷厄姆等人,格雷厄姆2018年重談此事時,甚至對着鏡頭公開宣示「如果最高法院在特朗普任期的最後一年中出現空缺,而大選初選程序已經展開,填補大法官事宜則應等到選舉之後」,更叫記者將此段影片「好好保管以為證據」。如今眾人仍在台上,卻上演了一幕「今天的我打倒四年前的我」,而且離大選不是八個月而是一個半月,吃相如此難看,難怪遭到民主黨和中間派人士激烈反對。

共和黨力求推翻女性墮胎權

問題的關鍵在於共和黨希望藉此將保守派在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優勢擴大至六比三,好左右美國未來幾十年社會議程的走向;其中最為「迫切」的,是推翻1973年最高法院就女性墮胎權合憲的裁決。然而這主要出於宗教保守原因的主張在中南部鄉村固然有大批支持者,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馬州在前年和去年更先後立法禁止包括強姦及亂倫受害者墮胎,這取態在東西兩岸大城市卻不被接受。有關的法案若是再被訴諸聯邦法院,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就有權左右結果,這自是共和黨心底裏的算盤。

但是,將狹隘的宗教解讀強行套進社會政策中要他人跟隨,一者違反美國立國的政教分離原則、二者漠視女性身體自主和其權益,勢必引起自由派民眾反彈。金斯伯格生前就女性墮胎權問題的表述是「政府無權替一個女人做這樣的選擇」,諷刺的是,主張小政府的共和黨在她屍骨未寒之際力推大法官填補人選,正是為了「令政府不讓女人做選擇」。而這個議題也將會在美國持續燃燒,成為大選乃至選後的內政爭論焦點之一。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