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湘皖浙擴自貿區 專家:思維重複

京湘皖浙擴自貿區 專家:思維重複

中國再新增及擴大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務院印發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以及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強調要加深金融領域開放創新,賦予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但有分析師認為,中國再增加試點只是重複以往的規劃思維,看不到對實體經濟有多大幫助。

湖南允港澳人享國民待遇

四個新增或擴大的自貿試驗區,面積同樣約120平方公里,各有側重任務。其中,中關村科技企業林立的北京自貿區,將成為本外幣一體化試點,允許區內銀行為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NRA賬戶)發放境外人民幣貸款,另外將推動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擴大包括第五航權在內的航權安排。

至於湖南自貿區,定位為聯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貿易走廊,將允許港澳人員在區內從事相關服務業並享受國民待遇,另外與安徽自貿區同樣成為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政策試點,即允許外商以非公開方式向境內外投資者募集資金,投資境內的私募股權投資及初創企業。浙江自貿區擴展方案則強調要建立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資源配置基地,聚焦能源和糧食安全。

經濟分析師羅家聰對本報稱,增加自貿區試點可讓從事貿易的外資企業有更多選擇,但這對金融企業幫助不大,「因為內地金融市場來來去去也是上海和深圳」。至於湖南擬允許港澳居民在區內從事相關服務業,他謂香港專業人士北上發展主要都是從發展機遇、工資和商機等考慮,「不會因為多了試點而有變化」。他又指油氣價格近期大跌低迷,現在全球油氣都供應充裕,浙江揚言要做「大宗商品全球資源配置基地」肯定不是好時機。

習近平上台後,2013年9月率先在上海成立自由貿易區,至今全國31個省市區已有22個設立了自貿區試點。

中國政府網/《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