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關愛基金宣佈本月27日至年底向年滿18歲符合低收入家庭資格的新來港人士回水一萬元,逾20萬人受惠。勞福局長羅致光以加快行政效率為由,欽點中銀香港協助,料中銀可因此穩袋3,000萬元行政費。有立法會議員斥林鄭政府一再欽點中資及國企,明益有關公司,破壞招標制度,形容是「肆無忌憚,禮崩樂壞」。
羅致光昨於記者會上指,計劃是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拾遺補漏措施,料逾20萬人受惠,涉款逾21億元。申請人除交表格外,亦須提交身份證、單程證或受養人簽證、保證人身份證及其聲明書、申請人或其同住家人已通過特定資助計劃審查的證明文件等,秘書處會隨機抽查,審查申請人入息。羅拒絕透露抽查百分比,僅稱會按個案風險決定。
計劃按申請人出生年分階段進行,首批是1971年或之前出生的人士,9月27日起申請;1981年或之前出生者則於10月11日起申請,其後年份者於10月25日起申請,截止申請日期為12月31日。
羅又以加快行政效率為由,直接委託中銀香港推行計劃,無經過招標。被追問為何欽點中銀,羅解釋因中銀有最多分行,又指不邀請多一間銀行代理,是避免系統銜接而花更多時間。他透露今次行政費用逾一億元,其中中銀可在每筆成功申請個案中獲得150元行政費。若以20萬人成功申請計算,中銀可獲3,000萬。他稱今次已較早前推出「N無」生活津貼時每宗個案250元的行政費少,預計每宗申請需約八星期審批。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委員尹兆堅指,招標制度是防止私相授受,惟自疫情後,政府多次以行政效率為借口,繞過招標制度,欽點中資負責全民檢測等多項計劃,破壞公平公正及透明度的招標制度,擔心欽點成為新常態,「一句行政效率,我哋要快要慳時間,就合理化,佢咪打晒茅波?如果我哋習慣咗,以後任何招標嘅嘢都可以益晒中資或建制背景嘅人士或公司,肆無忌憚,禮崩樂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