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波曾被文青奉為男神,從前我三藩市的家,廚房牆上就貼着他的大頭照片,長期負責為男友A提供精神糧食——顏值高真佔便宜,雖然據說他的詩也寫得非常好,但如果不是有一幅仙氣肖像傳世,如痴如醉的粉絲肯定不會那麼多。當然三十七歲英年早逝也是原因,這個數字,迷信樂壇「廿七咒語」的人可能嫌不及格,和來不及吹二十八支生日蠟燭的占摩里臣、克高賓和艾美惠侯絲諸位比,幾乎可算長壽,他勝在「詩命」短暫得驚人,十六歲成名,二十一歲便棄筆從商,不但和文藝徹底割席,大部份時間還遠離法國,狠心活出第二個自己。這樣大起大落的身世,照計極適合搬上銀幕,我記憶中卻只有一部《心之全蝕》,之所以慘遭冷待,大概要怪他唔生性,前半生瘋狂搞基,七十年代之前根本沒有導演敢碰,後半生販賣軍火,更是任何時候都唔開胃。
《心之全蝕》由李安納度狄卡比奧飾演藍波,誠為一時之選,不過氣質上早兩年的「甜茶」更適合,可惜江山代有鮮肉出,各領風騷不外三兩年,時機已經過了。狄卡比奧同期也演過羅密歐,可謂此生無憾,難怪之後毫無避忌放心發福,與帥哥形象一刀兩斷——履歷表上有這兩個無敵角色坐鎮,繼續靚落去都冇乜意義,這方面倒和藍波的路軌有點接近,晨早賣完大包決絕收爐,縱使他洗心革面後應該沒有變成肥佬。鮮肉兌換肥肉最慘烈的個案,我認為是另一個羅密歐,一九六八年《殉情記》的賴納韋定。當日多麼鮮甜可口,翌年演卡薩諾華和《戰士擒王》,雙下巴已經隱隱若現,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