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促設持牌人黑名單

社協促設持牌人黑名單

【本報訊】跟進陳婆婆個案的社區組織協會組織指出,松山府邸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幸好有相和片段為證,院方不能否認。這類政府「買位」院舍,質素理應較有保證,但結果仍然發生派錯藥等嚴重事故,顯示政府監管鬆懈。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認為,本港安老院舍監管問題存在已久,早年申訴專員公署已發表報告批評安老院舍欠妥善監管,部份院舍多次接警告信,情況仍無改善,更有部份問題院舍連書面警告都欠奉。

近年除了劍橋護老院因被傳媒拍攝到涉嫌虐老等情況被「除牌」外,其他因違規被除牌的安老院少之又少,「即使除咗牌,安老院仍然可以改個名繼續營運」。阮淑茵建議政府設立扣分制,「扣夠一定分數就要除牌,先有阻嚇作用」,並設立持牌人「黑名單」,長遠亦應增撥資料增加宿位及人手。

上年度僅13個案定罪

社會福利署稱,2017年已成立「牌照及規管科」,不時到安老院進行突擊巡查,向違規院舍發出書面勸喻或警告通知,以至提出檢控。過去兩年,即2018/19及2019/20年度,社署分別向安老院發出2,412封及2,394封勸喻信,以及100封及118封警告信,不過定罪個案則分別得42宗及13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