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倡行路返校 專家:無助避疫

校長倡行路返校 專家:無助避疫

【本報訊】中小學及幼稚園本周三起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堂,有校長建議學生「以步代車」返學,減低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感染風險。但有專家認為步行返學在實際運作上有困難,建議彈性返學,減少公共交通人流及感染風險,校內及課餘活動的互動,才是學生最大感染風險。

建議彈性上學 減面授課程

津貼中學議會當然執委、獅子會中學校務顧問林日豐昨出席商台節目時指,相信各間學校的衞生情況理想,但他擔心學生乘交通工具返校時有感染風險,建議鼓勵步行路程在45分鐘內的學生嘗試「以步代車」,認為既可減少聚集又可強健體魄。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時指,教育局早前公佈的健康指引仍不清晰,如學校沒有充足知識判斷誰是緊密接觸者,應為一旦學校出現感染個案,教育局與衞生防護中心宜快速應對。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認為步行風險較乘搭交通工具低,但步行返學實際運作有困難,「高年班學生可以步行返學,但低年班學生基於安全一定要有大人陪同先得,唔少家長都要返工,好難咁做。」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則認為,如果學生返校途中經過人流密集地方,感染風險不會低過交通工具,「絕大部份人搭車都戴口罩,亦不會特別互動,傳播風險不會特別大」,他認為可考慮彈性上班及返學,以及公共交通加密班次,分流上班及返學的人流,減輕公共交通負荷。他指學校復課最大感染風險反而是學生在校內及課餘活動的互動,「校內好多唔同選科嘅學生,仲有課外活動,學生會混雜上課,學校要控制學生人數」。根據歐美經驗,高中至大學生課餘聚會,增加交叉感染風險,成為社區傳播隱患,他建議大專院校盡量減少面授課程,減少感染風險。

家長胡先生認為「以步代車」返學實際可行性低,剛升中一的女兒需跨區返學,必須乘坐交通工具,學生需要孭書包,步行回校會增加負擔。

有學生亦表示由於路途遙遠,需乘搭交通工具返學,但他們預備口罩及搓手液,不會「亂摸嘢」 ,以免受感染。中五學生Toby指步行上學要額外提早出門,戴口罩長時間步行會影響上學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