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專題】《麥路人》——其實你在傷感甚麼?

【娛樂專題】《麥路人》——其實你在傷感甚麼?

如果你好愛城城,你看《麥路人》應該會很開心,因為由頭到尾都可以望住一個有型的城城——沒錯,城城就算做「麥難民」,都依然是有型的。但電影應該並非想觀眾睇完感到開心,而是傷心。

撰文:月巴氏

散場一刻我問自己:我傷心嗎?

是有一點的。傷心,來自那新移民母親日捱夜捱只為幫奶奶還清賭債的悲苦,來自等叔一直接受不了老婆自殺死去的事實,也來自阿博(亦即城城)好人不得平安的下場——都是來自刻意經營的戲劇效果,而不是因為一個富裕社會竟然出現這群悲劇人物的事實,電影一直在描寫的,是這群萍水相逢互助互勉的陌路人,為甚麼不得不成為「麥難民」,而每人的原因,其實,跟社會沒有任何關係。

■電影《麥路人》以城城飾演的阿博為中心,描述一班「麥難民」的日常。

■片中阿博與秋紅,一個昔日金融才俊、一個落泊歌女,有一段情。

貧窮變成甫士

《麥路人》呈現的,是一群成為「麥難民」的人,而不是「麥難民」這個社會現實。

這樣當然沒有問題,一齣虛構的商業電影,不一定需要反映社會現實,而我也從不認為,一個巨星不能夠去扮演(一個他根本不了解的)窮人,反正都是演,演得有說服力便可以。

城城這個「麥難民」說服到我嗎?由當日第一條trailer,我們見到城城在晨光熹微時步出快餐店,挨住欄杆,食口煙——這一場,也是電影介紹阿博的第一場戲,只能說,實在太有型,而這種有型,是一貫地由頭去到尾,貧窮,由城城展現出來,變成了一個個甫士。城城不是不努力去演(我甚至覺得這一次的他好睇),只是他本身屬於那種需要改變外形去幫助入戲的演員,外形改變了,「城城味」被抹走了,這樣,他才可以進入另一個身份的內在(不妨回想那場交代阿博身為金融才俊的flashback,便相當「城城」);問題是,阿博的造型,窮得太有型,那頭象徵落泊的髮型,亦不禁地keep住有型,他的悲,只能透過煽情的劇情努力營造,做「麥難民」不夠,還要生cancer,他的人生路,注定是死路。

整齣電影最具現實感的反而是顧定軒飾演的深仔,一個同阿媽阿哥阿嫂屈在公屋的廢青,一時之氣,離家出走,瞓隧道期間遇上阿博,並跟隨阿博,闖進一個他從沒想像過的悲慘世界,但話都冇咁快,視點就由深仔轉到曾經風光的阿博,故事也變成了阿博的悲慘餘生紀錄。

■顧定軒(右)飾演的深仔是整齣電影最具現實感的人物。

■萬梓良飾演的等叔,在片中因忘不了自殺死去的老婆,晚晚留守快餐店。

刻意營造悲苦

看着阿博以及圍繞他的那群人,我再冷血,還是會傷感,但我很清楚,傷感僅限於這群經過情節刻意營造悲苦的角色身上,而不是「麥難民」、甚或所有無家可歸只能寄居24小時快餐店的人本身——明明以社會議題做題材,卻偏偏脫離了現實社會。我不是說電影在消費貧窮(亦不懷疑創作人的初衷),因為不排除由構思到籌備到終於開拍的過程裏,遇上太多身不由己的增刪改動。

你亦不妨問問自己:因為《麥路人》而傷感的你,下次光顧老麥時遇到成班「麥難民」將你包圍,你會傷感?還是周身唔聚財,快趣食完快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