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日前在《香港家書》放負發表「政治不正確」言論,指半個世紀以來香港都是安穩有序的社會,但如今的大規模警民衝突,對「已過知天命之年」的人來說,「感覺上似是夢幻一樣」、「叫人難以接受」。在政治動盪及武肺雙重夾擊下,企業生存陷入困境,他指「眼下社會的嚴重撕裂,一時間難以再如上一代般,求同存異,和衷共濟」,大小企業身處內外不斷的政治爭拗,「有些無所適從,且動輒得咎」,認為香港似乎已不再是企業眼中的營商樂土。他同時指出政府抗疫政策嚴苛,補助金無作用。香港商界食政治免費午餐多年,總商會知否今日惡果是本地商界短視所造成?
過去政治衝突企業均可置身事外,企管人員無需就政治問題表態,他們依靠功能組別作為政治代理人,而這些「出市代表」不過是agent,從來唔會採取極端手法處事,在議會內既親建制又同泛民打好關係,如地產大孖沙代表石禮謙。其實,總商會也有功能組別代表,97前的麥理覺親民主派,97後自由黨田北俊,社會政策保守,政治取向也親政府,但仍未變成西環傀儡。自從2003年自由黨田北俊叛變,令23條立法功敗垂成,中共已着手整治香港本地商界,首先第一步拆散自由黨,另組經民聯直接由西環領導,而總商會功能組別代表也由自由黨變成經民聯林健鋒。
由中共控制的議會代表,已經不可能左右逢源,昔日李國寶、黃匡源、李家祥這些有自己意志的建制派已經銷聲匿迹,最後一個相信是石禮謙。黨在行政、立法、地區組織、專業團體背後操控,再沒有自由意志可言,企業處身政治衝突中,亦沒有不表態的自由。這些按黨要求的政治表態,對現實政治沒有多大作用,正如八大大學校長雖然頻於做政治表態,其效果就是毀了他們的社會地位,被學生鄙視。但由於中共在港的政治官僚需要「交數」,於是變成了人人過關,這些門面工夫令社會政治衝突加劇,企業左右做人難。
今天香港的大敗局,本地商界要負上重要責任,他們一心以為只要依附權力,不理政治,盲目反對民主化,30年來唯一政治論述就係:「直選會選到李卓人」,他們以為有政治庇護就可以穩坐利益釣魚船。他們從未想過自1972年開始中美利益共同體會有分崩離析的一天,美國會制裁香港,逐步失去一切特殊地位,也未想過中共的極端手法可以不惜「攬炒」。總商會總裁的慨嘆,來得太遲也太無知,由總商會出市代表成為西環馬仔那天起,由梁君彥主席變成議會打手那天起,他們就應該知道商界表態人人過關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949的上海歷史,總商會應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