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搣飛割凳】三個年代,三類低下層

【搣飛割凳】三個年代,三類低下層

描述低下層或邊緣社群的香港電影,有,但不多。以下三齣,分別來自三個年代,各自述說了一個香港社會的悲劇現實。

【關懷弱勢】《癲佬正傳》(1986)

上世紀80年代香港,精神病患者備受歧視(甚至會將精神病患者跟智障人士撈亂)。爾冬陞沒有採用《何必有我》的超級極度煽情取向,改以社工和記者的視點,進入這個被視為不正常的世界,讓作為正常人的觀眾知道:香港存在了一群得不到正常人關懷的人,但還是有人願意去關懷。

【土地問題】《籠民》(1992)

籠民,住在籠屋的貧民。張之亮以低成本,拍攝了一班籠民的故事,他們都是中老年男人,偶爾加入了一個青年,這青年由黃家駒飾演。社會賢達表面關懷,實則只想他們盡快搬走,方便業主收樓,以便起更高更貴的樓。接近30年前的電影,香港住屋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甚至,仲衰過以前。

【反映黑工】《榴槤飄飄》(2000)

陳果「妓女三部曲」首部曲。來自黑龍江牡丹江市的小燕(秦海璐飾),在一條到馬檻開工必經的後巷,遇上陪媽咪做黑工的阿芬(麥惠芬飾)——這兩個持雙程證來港的人,日常所看見的香港,就是一條妓女馬伕和南亞裔人士才會使用的窮街陋巷。沒有太多劇情營造,卻忠實呈現不為港人所知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