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幾個科學家哪裏學到一條知識,程序語言有低級和高級之分。所謂低級語言,就是人與硬件溝通的過程,極為直接簡單,不能有任何修辭——機器聽不懂。而越高級的程序語言就越接近人類語言,有比喻、迂迴、上下文等等文法,譬如最近時常見報的AI寫詩、AI寫小說之類。
搭檔說這也許是為什麼,很多程序員會給外界留下「宅」、「內向」甚至socially awkward的印象,因為他們和機器溝通慣了,和人說話就要轉channel,不那麼靈光,所以看上去不近人情、十分機械。然而有時候直來直去其實對溝通而言非常高效,試想你的伴侶不會鬧小情緒,而是直接告訴你:「我需要你肯定我,說你愛我」,是不是馬上跳過了幾場冷戰;你的孩子也不會亂扔東西,而是可愛的央求:「我想要你給我一點關注。」
其實在跨國戀情中這很常見,尤其是情侶兩人都不懂彼此的母語,所以不得不使用第三方語言溝通。也就是說大家都在用最基礎生硬的詞彙來努力表達自己。譬如一個日本人和一個俄羅斯人用英文溝通,就很難顧及到敬語、語態等等細微末節。
程序語言的最基礎是0與1,對應的世界也黑白分明。就好像一個剛學會英文的小孩子,看到喜歡的人就是「I Love You」,發生不順的事情就很大聲「I Hate It!」你絕對不會搞錯他的喜好。當然,這樣的危險也就是人更像機器,非黑即白,沒有情趣。但可能這不是語言要處理的問題,而是情緒本身,如果人不能體驗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無論說出嘴的話語多麼文雅複雜,其實不過是「我愛你」與「我恨你」的升級包裝而已。
最厲害的人是翻譯家,能用最低級的語言邏輯分析表達自己所思所想,那無論對方是人工智能還是三歲小童,都能溝通無礙。這樣看來,低級語言倒是試金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