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中秋,我們又再想起革命。元朝末年,一介平民朱元璋有感於極權暴政,聯合義士起義,光復中國。民間相傳,軍師劉伯溫提議於月餅偷藏寫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結果民眾和應,成功推翻殘暴政權。公元2020年,月餅的意義在香港再次光復。今年中秋,過往被老牌連鎖餅家壟斷月餅市場的畫面已不復見,80多間黃店加入戰場,以月餅明志,回饋手足。從此,月餅不再只是送禮佳品,更是榮光信物。
記者:陳芷昕
工場內飄盪着甜絲絲的奶黃味,和少男少女的歡笑聲。手戴水晶手鏈的女孩一邊看着食譜,一邊有條不紊地把鐵碗內的糖漿、梳打粉、鹹蛋黃、蓮蓉等食材攪拌成固體狀。蹺着二郎腿正為月餅塗上蛋黃漿的女孩見狀,戲謔笑說:「你咁搞法太陽都落山啦!」在眾人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着時,K不發一言,聚精會神站在鋪滿麵粉的流理台前,用模子按壓餡料,一個個寫上「我真係」、「好L」、「鍾意」、「香港」等字句的奶黃月餅隨即現形。
這樣的成果絕對得來不易。苦練近兩個月,K屢次失敗,幾近崩潰。「大家一直試手感、搵比例,但給模真係好難,成日要再搓過,嚿餡又要報廢時就會暴走!」烘焙需要細心和耐性,這個硬朗勇武的少女偏偏兩者皆缺。去年夏天,她穿着一襲黑衣,忙於在風風火火的街頭上撲滅催淚彈,有時又會客串做義務急救員。她從未輸給警察,永遠成功在戰場上全身而退,如今卻偏偏輸給了月餅。
平日在家中只會煮即食麵的K,今日在廚房工作,她形容一切都是契機。因為抗爭而多次曠工的她被僱主解僱,結果在朋友介紹下,於今年一月起加入「手足廚房」,由零開始學習烘焙,與其他十幾名年輕手足抗爭者一同製作手工曲奇和蛋卷。起初,大家都不免對彼此懷有戒心,即使是本身開朗健談的K也保持沉默,以免誤墮陷阱,遭人算計。但相處日久後,手足之間終建立互信,「試過同同事傾偈,傾傾吓先發現原來大家曾經喺同一時間出現喺同一地方,可能大家擦身而過好多次,但唔識大家,𠵱家竟然出現喺同一個地方,真係緣份!」
基於共同的政治理念和抗爭經歷,這十多位少男少女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因為資歷最長而被眾人笑稱為「大家姐」的K,留下非因愛上烘焙,而是純粹因為開心:「我哋真係一家人咁咩都會傾,我連感情問題都會搵媽媽傾!」
K口中的「媽媽」,是手足廚房的負責人Sara。本身是烘焙師的她,自言反送中運動前是港豬,因不忍看到年輕人獨力承受暴政的打壓,希望以自己擅長的手藝,與手足同行。她於去年12月起與黃店合作,教授抗爭者製作手工曲奇和蛋卷,讓他們藉一技之長賺取生活費。至今年2月,她正式成立手足廚房,高峯期時曾聘請40多名抗爭者工作,當中最年輕的年僅16、17歲,也有因被捕而失業的手足。
44歲、本身育有一子一女的Sara,與一眾年輕手足打成一片,毫無隔閡,甚至將他們視如己出。他們出去「發夢」,她一定要他們向她報平安。他們受傷了,她就帶他們去看醫生。他們與家人因為政見不同而嘈吵,她就充當樹洞助他們修補關係,「我都做咗人哋阿媽,見到佢哋咁我都會肉赤」。
手足廚房能否繼續支撐下去,也是未知之數。這裏僅靠Sara一人苦苦經營,本來生意尚可,獨門秘方「催淚彈味曲奇」尤受客人支持。但在疫情爆發以來,小店銷情慘淡,一直蝕本經營。Sara為入不敷出而發愁之餘,家人也漸有微言,「我先生雖然都黃,但覺得我太瞓身搞呢件事,始終我兩個細路都仲細……」
自7月起,有黃店請手足廚房製作月餅,連同寫上打氣字句的明信片,寄送予流亡台灣的抗爭者,並在本地黃店發售。Sara和十多名從未製作過月餅的手足,兩個月來一直由早到晚在廚房趕工。不論對手足還是她來說,都是一大挑戰:「第一次教咁多年輕手足,同埋要大量出售,要預時間睇吓大家幾時上手,咁大家都會失敗,要做好多次先得。」但特訓過後,她對手足致以最高評價:「唔係個個一開始都做得好好,佢哋都會發吓脾氣,但唞完又會繼續。可能我哋嘅月餅係肉酸少少,但佢哋一定係好用心咁整!」
對於月餅的銷情,Sara沒有多想,只希望可以一直守住手足廚房:「見到佢哋咁開心咁安樂,就會想繼續做落去,好似一個屋企咁,佢哋鍾意幾時返嚟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