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襟老水磨石 彌留光影掠

港情講趣●襟老水磨石 彌留光影掠

當走過舊樓樓梯,大家有否留意那條冰涼的扶手?原來那是一種漸趨式微、以水磨石融入建築的傳統技藝。記者今日走進港九新界,帶大家用雙手感受這種處於彌留階段、正慢慢消逝的老香港溫度。

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Wendy)指,水磨石是一種飾面的物料,特色是顏色歷久不褪、可塑性高、可以達至整幅無縫、易於清潔的效果,戰前至五、六十年代,常會用在人們頻密接觸的地方,例如樓梯、大堂或街市的枱面等。若想分辨它是不是水磨石,最直接是觀察有沒有一顆顆的黑白色石米。她解釋,水磨石其實是西式的仿石工藝,俗稱「意大利批盪」,香港的水磨石是水泥混合石英石的石米,而不是雲石碎或大理石碎。

水磨石招牌因不易脫色及易於清潔,過去廣見於街市,但記者在走遍油麻地及旺角街市,只發現數塊水磨石招牌。已六十多歲、旺角民信肉食公司第三代傳人梁先生指,接手店舖二十多年,凸字水磨石招牌已用了六十多年。鄰近民信的合益肉食公司招牌更是以紙皮石為底,再配水磨石凸字,店主指自己亦在這裏開檔近五十年。

肉檔大舖一拆二 招牌散東西

水磨石招牌雖敵得過時間,但店舖卻難與時間為敵,部份掛着水磨石招牌的店舖並非「名副其實」與招牌屬同一店舖,例如上環的有記合臘味家,雖在一九七〇年結業,但至今有記合招牌仍在,完好無缺。油麻地街市的多寶肉食公司招牌卻下場悲慘,新店主頂手舖位大半年,因拆除招牌要花錢,所以依然掛着,但多寶原來同一個大舖位分拆兩個小舖位,招牌亦跟着一分為二,多寶兩字各散東西,最後寶字更被拆走。

Wendy翻查文獻時發現,香港最早記載有水磨石的是一九一三年的政府文件,記載着政府興建學校或醫院時都用到水磨石,「其實這些都是需要衞生條件較理想的地方,正好符合水磨石易於打理的特色。」戰前建築如灣仔和昌大押及旺角雷生春堂都在門面用到大幅水磨石。別以為它廉價就是市井之物,Wendy指銀行、教堂,甚至半島酒店都曾以水磨石作飾面,可見其應用的廣泛性。

水磨石曾因價廉物美而流行一時,Wendy指在二十年代的政府文獻中,有人提議建屋時使用水磨石取代地磚,因水磨石的造工費用低,但時移世易,現時造工費卻非常高昂,一來水磨石師傅稀缺,二來製造水磨石費時失事,每個打磨調色的步驟都花時間:先以英泥粉、黑白色石米加清水混合攪拌至濃稠,其後注入模具中,過程中師傅要不斷拍打模具,排出空氣,避免成品出現氣泡,通常要花一天時間待英泥變乾,每有一種顏色就要重複一次上述步驟。另外,過程中還需要在水中打磨表面至拋光效果。

Wendy擔心,水磨石的技藝會式微,「現時我鋪地下,簡單買一些現成的階磚回來,可能一個下晝就已經鋪好,若用水磨石做一個地台的話又要等它乾,乾了又要放在水中磨,折騰數日。」

室內設計師陳丞軒(Keith)指:「水磨石的由來是香港當時不富有但又想做一些西式的設計風格,可看出那個時代香港人的靈活性。」

好到底keep得好 兼得區建公墨寶

元朗老店好到底麵家店外的水磨石廣告牌,獲Wendy及Keith一致推崇為全港保存得最完整及最美觀的水磨石廣告牌。Keith解釋,廣告牌顏色豐富,因每用一種顏色就要更多時間打磨;其次是廣告牌附於曲面柱上,但打磨得有如平面沒有走樣,難度更高;第三,是廣告牌上的蟠桃商標細緻精美;最後是廣告牌上的菜式,全由書法大師區建公所書,為珍貴的墨寶。好到底老闆陳先生指廣告牌在一九六一年鋪設,廣告上所寫的菜式,大多數現已沒有出售,「例如『西露粉』大家都不知是甚麼,其實就是取『細路粉』的諧音,就算你上Google都查不到。」老闆解釋,細路粉即是專門為小朋友而設的麵,像河粉不過較為短身,讓小朋友容易吞嚥。

【石塘嘴】水磨石扶手樓梯多見於五、六十年代或以前的舊樓,以前水磨石價廉物美,特色是歷久常新、易於清潔。

【元朗】好到底麵家廣告牌,獲Wendy及Keith一致推崇為全港保存得最完整最美觀的水磨石招牌。

【上環】有記合臘味家1970年結業,但至今招牌仍在,現址為皇后大道西1號。

室內設計師 陳丞軒

建築文物保護師 吳韻怡

【旺角】雷生春堂是少見以大幅水磨石作門面飾面的建築物。

【旺角】旺角街市的民信肉食公司與水磨石招牌一同屹立街市逾六十年。

【油麻地】油麻地街市的多寶肉食公司一大舖位拆兩小舖,招牌亦被一分為二。

【深水埗】同德大廈的招牌及半八卦形門面均為水磨石。

記者:梁中勝

攝影:潘志恆、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