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獅子山下》要勇氣 - 林夕

重溫《獅子山下》要勇氣 - 林夕

千禧年,梁錦松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借用《獅子山下》招牌,從此確立了一種精神叫「獅子山下」。

有沒有騙人做牛做馬一輩子,然後俯首甘為鉅富牛?也不一定,天下沒免費午餐,沒不勞而獲,要你踏平崎嶇不是罪過,這也是漁港變金融中心的基礎。

《獅子山下》是七十代開始的系列作品,看過又清楚劇情的到現在沒幾個。彼時香港經濟才剛剛起飛,講窮人如何生存到生活,現在重溫,可能需要一點勇氣。

不是那些發生在廉租屋街坊的故事,不堪回首,也不是畫面欠缺豪裝美學;怕是怕想起,一大部分人好不容易富起來了,納米豪宅地方竟然還不如《獅子上下》算是貧民區的單位大小,差不了多少?敢問獅子山下現在幾錢呎?

「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很艱辛很艱辛、很努力很努力,最驕人竟然是寫下了不朽的樓價,果真是「歡笑多於唏噓」,歡笑的依然會唏噓,原來踏平崎嶇是換來三十年省吃儉用。

這四十年來如一夢,獅子山腰蓋房子快要塞滿獅子腋下了,同時有人租住太空艙,怎麼敢隨便重溫。當然還有另一種人,回想起當年,為什麼會「同處海角天邊」?為什麼會「一起遇上」?不是為了逃難南來,是這裏有金礦嗎?為什麼要「拋開區分求共對」?

不就是祖先輩來自五湖四海,南北方不約而同抵港避秦?當時怕什麼?我哋大家都可以一講就講一個晚上,他們大家,也心知肚明,怕的是正是現在全面管治香港的政權。

那時候怕,現在就不怕了,中間發生過什麼事?文化大革命之後又再鬧革命,這次是改革開放。那這個唯一執政黨的本質有變過嗎?說穿了就是錢多了, 所以不但不怕,而且開始為此擁抱讚美。

先輩怕共產,怕來怕去原來不是怕失去合理的自由、毫無包袱的暢所欲言、敢講敢做的本色、尊重契約精神、文明廉潔的營商環境,怕的竟然只是不能繼續賺錢。

別說獅子山下精神,中環價值已被西環價值取代,現在重看《獅子山下》,除了勇氣,有些人可能真的要低下頭來偷窺,帶着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