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大陸文攻武嚇台灣引起歐洲關注,《德國之聲》訪問多名專家,製作一小時影片,分析解放軍侵台的三種可能性,呼籲歐洲國家及早做準備。
片段點出中國可能侵犯台灣的三種情景,包括混合戰、如俄國併吞克里米亞的方式突擊台灣,以及全面入侵台灣。混合戰是指中共通過一系列非軍事方式,如經濟壓力、傀儡培植、對外宣傳、台灣周邊的軍事化及軍力展現等,營造中國強勢,在減少軍力使用下,令台灣感覺難以對抗,進以提出「和平會談」。第二種是仿效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方式,以突擊方式佔領台灣總統府及行政院,扶植傀儡政府宣佈「公投」,然後全台灣併入中國大陸。
第三種就是真正的「武統台灣」,以武裝全力入侵。《德國之聲》指出,武統台灣不僅是台灣的危機,更是全世界的危機,「美國將面臨是否介入的兩難抉擇,因為此舉很可能引爆兩大核武國之間的戰爭」。著有《中國攻台大解密》的作者易思安說:「在此情況下可能引發核武戰爭,沒人知道何時會出現失控情況。」報道認為三大原因均顯示了國際社會太過輕忽台灣所遭受的中國威脅,不夠關注中國的野心,呼籲歐洲國家及早做準備。
軍事評論員黃東向本報分析,混合式及武統台灣較有機會。他指出,大陸現時已一直使用混合式,亦是現時的首選,故已扶植了台灣國民黨及新黨,成為台灣的第五縱隊,希望能減少使用軍隊下統一。可是,近年民進黨變得強勢,國民黨支持者大減,這種混合式可操作的空間大減。至於仿效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他認為幾乎沒可能,原因是克里米亞人與俄羅斯人同種族,支持者眾,但台灣民眾普遍不支持大陸。武統方面,黃東認為現時機會越來越大,但以台灣的軍力,防守一星期是毋庸置疑,加上美軍的轟炸機在關島亦一日可至,可阻礙登陸,相信令武統難度增加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