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強積金(MPF)實施20周年,早前積金局透露,MPF總資產突破一萬億元,強積金累積賬戶達到1,010萬個,由446萬名計劃成員持有,平均每名成員賬戶資產21.7萬元,有6.29萬成員已累積超過100萬元。
逾千萬個賬戶中,58%為個人賬戶,42%為供款賬戶,另有兩萬個為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賬戶;換言之,一個打工仔平均有超過兩個賬戶,甚至每轉一份工、未有整合,就多一個。
強積金被嘲為「強迫金」,很多市民的心態,是覺得MPF焗住供,到65歲退休才能取回權益,因此愛理不理;每年受託人寄出的周年表現信,連拆都懶得拆。結果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將大部份供款放在不合適計劃上,不單未能增值,甚至跑輸通脹。
不過,一場政治運動、繼而港版國安法刊憲後,移民聲音此起彼落,身邊不少朋友已籌備移民,甚至已經離開香港,部份已將MPF提取,作為移民後生活費一部份。
根據規例,除了退休、提早退休及抵銷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等外,市民可以用「永久離開香港」為理由,提取MPF權益資產。積金局最新數字,今年首季以此理由共提取12.95億元MPF,連續四季「走資」超過10億元,單季涉及7,600宗申請。2019年全年計,相關申請錄30,300宗,涉及金額48.45億元,連升四年,是有紀錄以來新高。
因此,無論是籌備移民或將移民作為Plan B的朋友,目前是MPF最具實質意義及體驗價值的時刻。將MPF走資可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真走資」,利用「移民」作原因,快速將資金「逃走他鄉」。另一個層面是「假走資」,就算未有移民計劃,但對中國概念股「誠惶誠恐」,欲將MPF資產配置「去中國化」;如何令MPF增值之餘,亦可避開「中資股」投資陷阱,這對一班欲走未走的打工仔更為重要。
作為強積金第一代成員(千禧年畢業開始供款),股榮至今滾存120萬元MPF資產,不要相信甚麼放死在某一類資產就能長遠增值,MPF不適合炒賣,但更不適合「一成不變」,與月供股票性質類近的MPF,要達到長遠增值,每半年就要因應市況作出調整,甚至乎因應受託人表現而作出轉變。
星期五會舉辦「全民MPF走資術」網上FAN網享會,會分享滾至百萬元MPF策略;以及未來一年,各大受託人甚麼股債計劃要換走、甚麼計劃要重注、如何藉資產配置間接走資。另外,BNO平權是否合資格作為「離港提走MPF」,有甚麼手續文件要準備,屆時會有實例分享。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