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札】金融專業如何被殺死 - 渾水

【摸魚手札】金融專業如何被殺死 - 渾水

掛住經濟學銜頭的財經演員侃侃而談說乘數效應一般有1。大概我孤陋寡聞,沒聽說過這種一錘定音說法。通常講得出這結論,背後一定做過若干數據分析,而一般財演懶做這事。

結果引起一班真正做研究的經濟學者文人相輕爭相調侃,尤其他們在美國閑着沒事WFH,真的拿數據把玩一下,結果發現財演講法錯誤。他們既滿足好奇做研究刺破謬誤,也把研究結果拿來寫專欄,一石二鳥。

我有點同情那位掛住經濟學家銜頭的財演,記者慣了找專家解釋現象,但專家又怎能在簡單問答下得出精準結論。專家不能容忍學者光環被踐踏,有時難免吹大咗,拋些術語唬爛一下。幸好我不是學者,不必擔心面子擱不下去。正如最近很多人評論李嘉誠捐錢和《赤壁賦》,我能勉強說上幾句,但董陽孜書法,我就不敢亂評了。

Tom Nichols幾年前寫了暢銷書《The Death of Expertise》,探討相關課題,當中包括為甚麼知識普及化年代,仍有人信疫苗自然療法;又例如,那些專家評論專業範疇以外的事,如何發生災難;也有提及那些掛住專家銜頭的人,如何胡說八道。

經歷了大半年疫情,我們見到港府如何踐踏醫療專業。他們口裏說以科學為本,實際公共政策不但違反公共衞生常識,經濟學成本利益計算下也不高明;例如不封關,搞全民檢疫,花過億冤枉錢,也不知得到甚麼建樹。

警察越過證監專業,高調拘捕15人指控洗黑錢。金融界也有好多藍絲評論人,即使在利益和意識形態上支持政府、支持警察,但這拘捕處理他們也很難護短。

詹培忠也明確表示頻繁交易一般是不犯法,在這骨節眼,很難盲撐政府,只是退而求其次說舉證難,希望監管機構理清自己角色;說到此份上,他也間接承認警察處理是不專業。

金融也有很多仔細分工,做文件做FA不見得了解莊家理論,也不見得了解盤路走勢。有些為建制而建制的人自己呃自己,說15人互相打成交刺激股價;今次是很好的知識測試,試出哪些人真有料到。

要全面掌握宏觀格局,需要結合多方面專業。股票價格波動涉及多方面環境因素,偏近一個混沌系統;正如一般人民活動和社會運作也是有機體,沒一條通例可解釋所有現象。

渾水

fb.com/muddydirty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