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傳來明年有機會恢復派息的好消息,原因是負責打骰的Supervisory Board終有成員褪軚,問題是滙控(005)股價卻未有反彈,反越跌越深,快見28元供股價。病獅死忠派不禁會問:「恢復派息,能拯救滙豐嗎?」
首先必須了解是,派息可以恢復到甚麼水平?歐央行委員並不是一面倒支持,只是終於有人動搖,認為延長禁派息至明年是好心做壞事,甚至一些本身資本極充裕銀行,無法以派息挽回投資者信心。
不過保守派委員認為疫情未過,經濟將持續轉壞,銀行需保留最高數量資本,防患未然。兩派在央行內並沒佔到甚麼優勢,而決定將會在第四季開展討論,最終交鋒下,得出的結果或最終只能派某個比例。
參照美國聯儲局做法,容許部份銀行就派發股息及回購股份設上限,而大銀行具系統穩定重要性,更要極小心判斷。以滙豐這類大型銀行,儲備豐厚,原本每年每股派4元,容許復派每股2元是可以期待的,但已經讓老股東心碎,以為是山盟海誓的高息,竟貌似一去不返。
好了,就算復派每股4元,滙豐是否值得買入?政治上的滑稽大家談得夠多了,基本因素同樣劣。大家有留意銀行近月私人貸款利率嗎?2厘以下比比皆是,但最少兩間虛銀提供1厘活期存款,傳統銀行點玩?
淨息差大幅收窄之際,銀行卻要由上世紀邪惡資本主義家,變成開善堂的老人,常要呼應政府政策、向瀕倒閉的高風險客戶放貸,壞賬上升指日可待。
銀行功能卻漸被冒起的Fintech公司取代。未來大家買銀行股,或不會選滙豐,而是「新型銀行」螞蟻集團。看不到本地AlipayHK是發展得如何快,如何似一間求生的Startup?PayMe則是在大集團複雜行政架構陰影下的部門,三年有多了,大家認知的主要功能只留於P2P轉賬,P2M為何發展得如此慢。
滙豐有甚麼生意可拯救大局?主席杜嘉祺最擅長保險生意,何不出盡奶力擴展,甚至以打倒友邦、保誠等為目標。環球銀行為何只沉迷根基穩健的DCM業務?ECM業務是否可以重拾?私人銀行可否更似一間Private Bank?不要每每有富豪爭吵,總是被拖落水。
程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