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過那畫面確切的震撼了我一下。
倫敦Harrods,偌大無人,座全虛設的The Dining Hall,誰見過?那麼寧靜,連兩隻小蒼蠅路過說的悄悄話,也聽得見。如異域,繁忙時段,像打了烊。
G到底是遊客,上周去了從來只會人山人海的Harrods,打卡貼了上IG,人影冇隻,個心離一離。在The Dining Hall,他倆是唯二的客人,受寵若驚得客戶經理專程送上小禮物。英國電影《28日後》的空城一樣。
沒有刀叉交擊,沒有酒杯碰撞的聲音,當觥籌不再交錯,就算是Harrods的The Wine Bar還剩下甚麼?軀殼。
疫情大半年,酒吧,關了,慶祝,少之又少,大型宴會,無期,代表着喜慶的香檳,今年非常寂寞。說壞日子、好日子、平常日子、單獨、有伴、飽餓、悲喜都喝香檳的,到底只有Bollinger香檳莊的Lily Bollinger。
香檳和派對的歡騰是孿生的,沒有派對,便沒有香檳,滯銷的後遺是,就算今年是香檳區的好時年,天公造美,種出好葡萄,但香檳的cartel開會之後,葡萄農及生產商激烈商討之後,通過了減產的決定。多美好的葡萄,今年有豐不收,好些果實要留在葡萄藤上,由它枯萎凋零。
又是收割時節了,上月他們終宣佈了這個逼不得已的決定。餐廳不營業、酒吧不開市、慶祝不興,香檳作為法國其中最大的出口貨品,預計銷量將錄得三成的下挫,由2019年總值50億歐羅,下跌至33億。
坐擁Moët & Chandon及Dom Pérignon兩大香檳品牌的法國奢華品牌巨企LVMH證實,單是2020上半年,由於法國及許多龐大的香檳市場都封城,生意額已掉了30%。
屋漏,必然免費贈興的那場連夜雨,叫Brexit。英國作為法國最大的單一香檳出口國,脫歐之後,一切關係與往還大亂;再加一個叫氣候暖化的後欄危機,香檳區今年的收割日,竟提早至8月17!是氣泡酒300年有史以來最早的一次,全都令香檳在產量上進退失據。
香檳作為很多人掛在口邊的「三萬thx大會指定飲品」,其生產及銷售,是由一個聯合了360間香檳莊及超過16,000個葡萄農的cartel管理,壟斷式組織的工作,要確保產品的質量水平,也避免定價太高趕客,太低有失身份。
眼看今年的存貨積存了足未來四年之用,各方唯有理性解決疫情的災難,一方面讓葡萄農收割足夠的產量免血本無歸,又不能讓供過於求濫把香檳價隊冧。
最後答案是:減產22巴仙,每公頃上限生產8,000kg,是近35年最低。除非情況轉向變好,製造商更可以延遲一年才找數給葡萄農。
這樣一來,種葡萄的和釀酒的都不高興。
對葡萄農來說,今年所出的那麼好,葡萄糖份酸度都理想,是釀年份香檳的可造之材,卻要他們放棄美滿收成,讓葡萄白白壞死。
香檳酒莊呢,「責」着的蟹貨未清,又硬着頭皮要買葡萄釀新酒,舊的未去新的又來,一籃子新舊貨在疫情不明朗下眼光光。
但法國人明白,有時為了更好更長遠的將來,要忍受一時之痛,不同利益陣營能同時受一點苦、吃一點虧,通盤的收支便平衡了。「一想到這是個冇人開心的妥協,便知道是個不錯的結果」。大智慧。
又不必太悲觀。香檳的年度成績表,有一半是靠4個包括了感恩節、聖誕和新年的月份追數的,銷售額若然未到,可能是時辰未到。
我反而想,人類為了控制市場、供求、價格,其實有點折墮。香檳不過是我們知道的,我們不知道的,又暴殄了多少天物,造了多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