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6月起陸續發放第一期保就業補貼後,最新6至8月失業率為6.1%,數字與上期5至7月相同,惟失業人數增加5,800人,就業不足率增至3.8%,為2003年沙士後高位,人數增至14.9萬人。香港零售業前線總工會主席郭翱雲指,雖然首輪保就業計劃下,6至8月業界的裁員情況減少,惟工作時數普遍減少,不少公司有「cut鐘」情況。
雖然6至8月失業率不變,但期內失業人數增加5,800人至24.8萬人,就業不足率則由5至7月的3.5%,上升至6至8月的3.8%,為2003年時沙士後高位,就業不足人數增加約1.32萬人至14.9萬人。期內總就業人數較5至7月增加約3 ,400人至364萬人。同期總勞動人口亦增加約9,300人至388.8萬人。
按行業分析,失業率重災區為樓房裝飾,達15.7%,其次為餐飲服務的14.4%;零售住宿及藝術娛樂失業率亦達雙位數字,與5至7月相若。就業不足方面,亦以樓房裝飾的15.9%最嚴重,運輸、餐飲服務及建造業就業不足率為8.1%至8.8%。
郭翱雲表示,雖然首輪保就業計劃下,6至8月業界的裁員情況減少,惟工作時數普遍減少,不少公司有「cut鐘」情況,「(員工)一日都係返5至6個鐘」,此情況在奢侈品及高檔服飾品牌尤為嚴重,惟9月起隨着疫情緩和,情況「冇咁嚴重」。全職員工每月薪金由固定底薪加佣金,改為時薪制加佣金。雖然8月起零售公司陸續回復正常營業時間,但因人手過剩及不能裁員,各公司需編排各員工「有工開」,變相攤薄每位員工的工作時數。他又指被要求放取無薪假的員工有所減少,但要求「清大假、清補假」情況持續。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本港疫情在9月起逐步緩和,但全球疫情仍在反覆上升中,整體經濟狀況仍疲弱,勞工市場短期內仍面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