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病毒檢測落幕,有人說找到一個就是斷了一條傳播鏈,有人計算,找到一個隱性患者,需要花費一千六百萬元,是否符合經濟效益呢?特首說不能這樣計。
記憶猶新,當全球先進國家都推廣全民乳癌篩檢項目,反對者不少的批評,說檢查二百人,才救回一條生命,又有假陽性,不符合經濟效益。能夠這樣計算嗎?救回一條生命,就是幫助了整個家庭,及早發現隱藏的乳癌,對於病者來說,不單減低化療的需要,還可保留乳房,死亡的威脅大大減低,是對患者一生的影響。
最新乳癌統計數字,2017年香港患乳癌的女士多達五千宗,是女士患癌最大的威脅。每一天有接近14位女士確診乳癌,兩個死於乳癌。婦女一生之中,每13個就有一個會患乳癌。最近與一位醫生攀談,他還以為是每24個女士,一個患乳癌。不知不覺間,香港乳癌數字追得上西方國家,認真不是好事。
早期有一篇文獻,比較亞洲及西方社會的乳癌,得出的結論是乳癌類別及特性,兩者無異,但觀察到的分別,是亞洲社會在乳癌檢測方面落後,若不能推行預防措施,及早發現,我們將重複西方社會走的路。
今年七月,食衞局在一個立法會會議上,公佈了乳癌篩檢最新政策,就算沒有家族史的一般女士,差不多七成都屬於有高風險因素,符合定期篩檢的標準,可惜只聞樓梯響,未見有計劃推出。看來香港女士們都要自救了。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www.hkbcf.org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