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徵是有臭味的污濁鼻涕、臉額等有壓痛感、頭痛、鼻塞、鼻涕倒流。污濁鼻涕倒流至鼻咽進入喉嚨,可引致咽喉炎和咳嗽。急性鼻竇炎會發燒和嚴重頭痛;慢性鼻竇炎的病徵時間較長,可持續數星期至數年。鼻竇炎可引致嚴重併發症,細菌從鼻竇進入眼球,造成膿腫、失明。鼻竇炎的細菌也可造成腦膜炎。
鼻竇炎常見成因是鼻竇出口阻塞,鼻竇內的分泌物不能流出,引發細菌滋生,造成鼻竇炎。鼻竇出口被阻塞可能是鼻敏感、傷風感冒、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腫瘤或異物。上頷竇位於上頷齒槽之上,齒根炎或齒槽廔管可引發口腔細菌向上感染到上頷竇,造成鼻竇炎。
首先要檢查病人鼻液是否有膿,進一步找出成因,檢查上頷是否有齒根炎或齒槽廔管,以鼻內窺鏡檢查鼻腔內是否有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腫瘤或異物,再用X光和電腦斷層檢查,以準確診斷鼻竇炎。
鼻竇炎以抗生素藥物醫治為主,並需針對鼻竇炎的成因診治。如果上頷牙齒有齒根炎或齒槽廔管,需要牙醫同時跟進,齒槽廔管要以手術修補。鼻敏感病人要進一步找出過敏原,最常用的方法是進行皮膚點刺測試,找出過敏原確定病因,避免接觸過敏原,加上抗過敏藥物。
鼻竇炎手術主要針對藥物治療無效的病人或以手術根治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腫瘤或異物的病因。傳統鼻竇手術是在上齒犬齒窩鑿洞進入上頷竇,將竇內的黏膜剝除,再在下鼻道開一出口,這種手術只適合上頷竇炎,會造成臉頰腫脹及麻痹,且有可能產生臉頰囊腫併發症,現已被鼻竇通波仔手術和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取代。只要將鼻竇出口阻塞的原因除去,重建通氣及引流功能就可根治鼻竇炎。
利用鼻內視鏡,不但可以手術鉗拿走鼻竇出口組織,擴大出口,而且可摘除鼻息肉。複雜的內視鏡鼻竇手術更可利用導航系統幫助找出正確的病變鼻竇位置,將阻塞的鼻竇出口打開,鼻竇內黏膜保存完整。
鼻竇通波仔手術是一種新的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目標和傳統內視鏡鼻竇手術相同,將阻塞的鼻竇出口打開,不同的是毋須以手術鉗拿走鼻竇出口組織,方法是將一根有光導管引進鼻竇,導管上有氣球,內視鏡幫助下將氣球放在鼻竇出口孔內,用水將氣球加壓打脹,利用壓力便可將鼻竇出口擴大。由於鼻竇出口沒有傷口,鼻竇通波仔手術效果比傳統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更佳,術後康復更快和復發阻塞的機率更低。
袁寶榮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