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彭博報道,工商銀行(1398)原打算發售一種風險較高的債券品種,冀集資44億美元,以充實資本渡過經濟下滑,但由於盈利下降及壞賬湧現,最終事與願違,最後削減逾三分一至僅籌29億美元,但仍屬自2017年郵儲銀行(1658)後最大筆中國債券銷售。工行拒絕評論事件。
現時,內地銀行被內地政府要求提供廉價貸款予百萬計企業,以及其客戶正因疫情影響面臨倒閉,導致盈利急跌;雖然工行以資產計位居全球最大銀行,但發債仍受人民幣債券今年銷售劇增至創紀錄金額影響,導致競爭加劇。
同屬國有銀行的中國銀行(3988)此前發行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利率,較工商銀行為高;再者,投資者今年所持現金水平亦較低,使銷售更困難。
報道引述國際評級機構上月的標準普爾數據指,中國四大國有銀行除需符合內地銀行最低資本規定的安全邊際外,於2025年需符合由多國央行組成的金融穩定委員會所規定的「大到不能倒」國際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故面臨2,200億美元的資本短缺,並隨着未來幾年的經濟壓力對盈利能力的影響,或會增至9,000億美元。
工行股價昨跌0.47%,至4.24元,成交5.7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