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山西平遙古城,城內的私有祖屋1958年被收歸國有,原屋主後人改革開放後歷經艱辛終討回房產。但當地政府卻在籌劃平遙古城上市之際,先後向224戶發出通知,推翻原來返還房產的決定,要求他們限期內搬走。有分析認為事件重演五十年代的「共產風」,估計隨着不少地方政府財困,還會發生同類事件。
位於山西晉中市平遙縣的平遙古城,近期有多戶民房和客棧被公安查封上鎖,引起居民強烈不滿。事源今年6月以來,不少屋主先後收到縣政府派發的《關於撤銷「落實私房產權通知書」的告知書》,指他們的房產在1958年按照山西省委頒發的文件進行了「社會主義私房改造」,即由國家徵用進行統一租賃和分配,統一經營出租給貧民(又稱「經租房」)。
告知書稱,晉中市2018年對平遙縣經租房退還問題進行專項巡查後,認為在退還過程中,錯誤地為「地富資」(地主、富農和資本家)落實了私房政策,違反了國家制訂的「地富資」所有出租房產都要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此次整改中涉及224戶,其中66戶是「地富資」,其餘158戶涉及2008年後通過貨幣置換方式取得物業產權的業主。
位於南大街171號的平遙寶裕源客棧,房產持有人趙培金向本報稱,客棧曾於2018年翻新,雖然個別業主提出維權,但縣政府不跟居民「講道理」。「政府行為,老百姓惹不起的。」他強調,房產是祖傳,由清朝太爺那代開始都屬於趙家,「我們有房產證」,但平遙縣自然資源局8月登報,單方面將他持有的「不動產權證」作廢。他已透過律師入稟起訴縣政府,估計如果遭強行拆遷,至少損失上千萬元人民幣,「最壞的打算就是把我們的房產收歸國有」。
平遙古城客棧業主竹燕(化名)指,當局單方面定下收房期限,又不予任何上訴空間或協商途徑,強行鎖起單位及貼上封條。「經租房十年前還給我們的時候,是破爛不堪的爛房子,我們投資巨款修好了,所以覺得很冤,平遙旅遊業發展起來以後,門面房的價值也增值了,翻了有十倍的價格吧。平遙縣政府眼紅了,它就說當時我錯了,我又不給你了,要強行收回。」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中共建政初期國家經濟一窮二白,當時的「共產風」將民營企業資產,以贖買形式賣予國家,文革後當局撥亂反正,把資產逐漸返還民間。他指平遙古城近日的事件根本是歷史重演,是現代版「共產風」。現時中國與當年情況類似,「國家缺錢」,政府就用不同手段,例如思想教育、思想覺悟,讓民眾「主動奉獻」資產。
《中國經營報》/《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