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肆虐未夠一年,百業蕭條,限聚之下一切團體活動停擺,從事社會服務、開辦各種體驗團的社工黃鎮昌(Marco)感受尤深,「單計算不能成行而退還的團費,這一年我們中心損失了逾1,000 萬。」
註冊社工Marco是三間社會服務機構(天使家庭中心、360 Access International、流浪.生命工程)的創辦人,提供的服務主要為帶小朋友攀爬露營及到海外流浪,體驗生活。各種活動被迫終止,收入來源頓時斷了大半,天使家庭中心陷入危機,Marco反而笑得開懷,「我內心沸騰得好厲害,因為要打贏這個『大佬』則代表我要變得比他更強,很好玩。」從挫折中蛻變至更高境界,是Marco深信並一直在實踐的理念。
武肺來襲前,Marco一時帶小朋友上山玩懸崖飛索,一時下海率領青少年在九日八夜間扒獨木舟環繞香港水域一圈,他認為生命要經過風暴洗禮,才能脫胎換骨。以往都是他帶領孩子接受挑戰,今次卻輪到自己站在武肺風暴的正中央。為了拯救中心,他扭盡六壬,將服務轉型,轉危為機:既然不能帶小朋友去外遊,就改為用眼睛旅行,邀請數度攀登珠穆朗瑪峯的攀山領隊,以及帆船航海家等在網上向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壯舉;既然不能到戶外或到中心的繩索場攀爬,就將攀爬設施搬入屋及幼稚園。
Marco四月時已預料天使家庭中心的露營、流浪旅行活動將受影響,甚至在之後一段長時間內都難以恢復,於是就與五間幼稚園接洽,商討合作計劃,從搜羅木材開始,Marco以中心繩索場的固定攀爬設施為原型,研發出可組裝及流動的木製攀爬架,並與木工合作打磨攀爬架的細節,「復課後,中心一星期有四日,會帶攀爬架到不同幼稚園與小朋友上體育堂,我們並擔當他們的體育老師。」
除了與幼稚園合作,Marco表示近期完成了一個突破心理障礙的計劃,就是走入別人的家鑽天花板,安裝韆鞦等的攀爬項目,計劃由四月開始醞釀,經過多番測試,才敢在八月完成第一單的入屋工程。「除了安全性,還擔心『鑽穿牆』,即鑽洞時鑽得太深,鑽穿天花板。」Marco回憶指家長對要終日照顧困在家中的子女叫苦連天,「家長不斷向我們求救,用甚麼來形容呢?困獸鬥。」
Marco至今已為十六個家庭安裝韆鞦,每個家庭均對Marco構思及安裝過程表示滿意,小朋友每次玩都笑得合不攏嘴。孩子被迫留在家中,每天與小朋友作困獸鬥的家長一定感受最深。張氏夫婦Henry與嘉慧便是其中一個「受惠」家庭。
兩人育有分別七歲及四歲半的兒子,停課又限聚,小朋友不能外出玩樂,日日養精蓄銳卻無處宣洩,「他們想玩甚麼都要嚷着『媽媽我想玩這些』、『媽媽你陪我下棋吧』。當我陪哥哥下棋時,弟弟就要我陪他看書。」嘉慧說。對內,與孩子朝夕相對沒有一刻閒下來;對外,有無形的病毒蔓延,內外夾擊下父母情緒難免繃緊,「會突然對孩子的所作所為看不過眼、怒從心起,例如認為他們在網上學習時不專心,或會嫌他們寫的字醜,但其實他們的字一向都不工整,我的要求卻突然高了。」
每到下午,嘉慧就會開始體力不繼,「感覺好漫長,會感到好像怎樣玩都只是下午兩、三點,熬極都熬不到黃昏。」此時Marco的攀爬入屋工程正好是她的救星,就算因抗疫不能到戶外放電,都可一解小朋友憋在家中的壓抑,斗室困獸鬥頓成親子遊樂場。
邀請闖蕩世界的人向被困在斗室的小朋友分享人生閱歷、從社工變木工設計打磨木材、再與幼稚園合作變身為體育老師,甚至是將「公園」搬進家中,這名進擊的社工看準機會出擊,抓住家長及小朋友的需要,幾經辛苦,Marco在沒有辭退一個員工下達到收支平衡,讓中心繼續營運。
「對我來說,由帶小朋友到海外流浪,到走入別人的家中打爛他的天花板安裝韆鞦,其實都是緊貼回應人及時代的需要。」
360 Access International facebook : 360 Access International
記者:梁中勝
攝影:伍慶泉、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