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重讀K3 家長或得不償失

子女重讀K3 家長或得不償失

【本報訊】幼稚園持續停課大半年,不少家長擔心子女學術能力未達標,或影響升上小一,擬重讀一年;惟在「幼稚園教育計劃」下,入學註冊證有效期僅三年,教育局提醒家長,若因個人考慮安排子女重讀,須支付未扣減計劃資助前的幼園全額學費;有幼稚園校長亦指出,若怕子女競爭力不夠考直私小學而重讀,校方對「大仔」的要求亦更高,競爭或更大。

付全額學費 延遲入小一競爭更大

教育局回覆本報時指出,若家長因個人理由,例如學童個別情況、家庭因素、轉校等,安排子女重讀某一級別,致幼稚園教育逾三年,須支付未扣減計劃資助前的全額學費;若學童有特殊需要,家長可申請延長註冊證有效期,惟必須提供醫生或專業人士簽發文件,證明學童有特殊需要。

位於觀塘的聖公會聖巴拿巴堂幼稚園校長鄧雪堯透露,去年底曾向教育局查詢有學習需要學童能否有第四年的幼園學費資助,當局表明「不建議」亦不隨便獲批:「在資源調配角度,也會擔心小學出現『唔夠仔』,所有鋪排變得混亂,關乎教育政策;現時獲批第四年學券,都是有醫生、健康院證明。」

私幼家長以報考直資、私小為目標,持續停課影響學術進度。鄧說:「若果我是K2升K3的家長,暑假已開始考直資、私立學校時,缺乏常規學校訓練,需要不同活動證書,現在很多課外活動也停止,這會令很多家長沒有信心,那堆家長會很徬徨。」

不過,鄧雪堯不建議家長選擇重讀,若延遲一年入學小學考核,校方對「大仔」要求或許更高,況且疫情下同齡學童能力普遍同步滯後,「有時候家長怕『蝕底』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我不建議這樣做,除非有特殊教育需要。」

不少家長為鋪路讀名幼,會安排子女重讀做「大仔」,但須一併注意「適齡」問題。教育局提醒家長,在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計分辦法準則」下,如兒童在翌年9月入學時屬於5歲8個月至7歲,始可獲得「適齡的兒童」的10分,即兒童若逾7歲,便無法取得該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