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城中對移民英國的談論漸多,英國統計局昨公佈,當地6月樓價指數按月升2.72%至124.7點,物業平均價格升至23.8萬元(英鎊.下同),折合約239.6萬港元。英國《鏡報》指,數值刷新歷史高位,按月升幅為2.7%,按年升幅則為3.48%或8,000元。
當局劃分九個區別統計,倫敦6月物業平均價格為49.05萬元(約493萬港元),是九區中最高,較排第二的東南區32.76萬元多49.73%。不過,若論按月升幅,倫敦則屈居第二,幅度為3.6%,排第一是西北區,幅度達4.3%,但該區物業平均價格卻為17.09萬元,為倒數第三。
統計局又分析,採用現金置業者平均斥23.85萬元,按月升3%;按揭置業者平均斥26.24萬元,按月增2.7%,金額較現金者多10.03%。曾買過物業的投資者平均斥28.91萬元掃貨,首次置業人士僅用21.32萬元,低26.3%。倫敦現金客買入物業價值反而較高,平均斥51.56萬元,按月升4.8%;按揭客為48.29萬元,按月升3.3%。
按當地銀行Halifax上周公佈的8月份非官方數據,樓價按月升1.6%,幅度屬2016年底以來最高,平均樓價達24.5萬元(約246.6萬港元);平均放盤27日獲承接,比去年同期的39日大為提速。
分析認為,當局解除封鎖措施後,民眾乘機換樓至較大單位,而且當局7月宣佈,延長50萬元以下物業印花稅寬免期至明年3月。
此外,當地8月通脹率按年僅升0.2%,較7月的1%升幅低,相信與政府補貼民眾外出用餐措施有關。目前英鎊兌港元約「10算」,1英鎊兌約10.07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