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六招迎復課 重返幼園大作戰

教養之道●六招迎復課 重返幼園大作戰

幼稚園復課在即,一眾家長雖然滿心期待,但亦擔心不已。皆因幼兒性情率真,開心時和同學攬攬錫錫、心情不好就哭哭啼啼,隨時連口罩也不肯戴。疫下生活,口水鼻涕交流實屬大忌,有幼稚園校長建議家長及早為年幼子女建立正面的上學心態,園方亦已準備六大招數保持校內清潔,確保上堂時有足夠社交距離。

幼稚園將於9月23日起分階段復課,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轄下的九間幼兒學校及兩間幼稚園已為復課做好準備,迎接幼兒回校。女青紹邦幼兒學校校長黎嘉賢表示,開學初期幼兒通常會出現分離焦慮,家長宜多說正面的話,別在無意中加深幼兒對幼稚園和老師的恐懼。

「有些家長會同小朋友講:記住要乖乖上堂,如果你曳,老師會罰你!」黎校長指,幼兒會記着這些話,並產生「老師很惡」、「老師會罰人」的壞印象,反而令他們抗拒上學。「2、3歲的小朋友要去一個陌生環境,要面對一大群陌生人。返學時本來拖住媽媽的手,但媽媽之後卻自行離去;小朋友開學喊,其實是很常見的事。」

小朋友回校先量體溫,是指定動作。

每次用完遊樂設施,校方會立即消毒。

武肺肆虐之際,處理幼兒開學哭鬧問題是挑戰,「小朋友一喊,可能就會扯甩口罩,或者不肯再戴口罩。有時一個小朋友喊,會令到身邊其他小朋友都想喊,結果大家一齊喊。」黎校長說,老師已預期開學初期幼兒邊哭邊抹眼淚鼻涕卻又要戴口罩的情況,校內的衞生物資亦準備妥當。至於家長,除了要在幼兒書包內多放後備口罩,更重要是事先為子女建立對學校的親切感。

她建議家長在開學前先讓幼兒熟悉學校,「住在附近的,家長閒時可以帶小朋友來校園外走走,碰到老師、職員,打個招呼,互相認識。亦可在家中上學校官網,讓小朋友多看校內活動相片。家長不要說:別頑皮,否則老師會罰你;試着說:老師會跟你玩遊戲和說故事。」她說,幼稚園本來就是一個有不同主題的樂園,幼兒若能對上學心存期待,便能縮減初上學的磨合期,幫助他們順利進入學習階段。

黎校長又表示,女青各幼兒學校亦採取一系列安全措施,迎接疫下的「上學新常態」。除了家長不得進入校園接送子女、所有學生需填健康申報表、入園量體溫及消毒雙手外,各幼兒學校也更新了課堂設計,原有的全日班取消,改為半日制,大大減少一齊上堂的幼兒人數,確保小朋友有足夠的社交距離,「但在個別情況下,如果家中沒有人照顧幼兒,我們有地方安排幼兒午睡。」

加裝了色彩繽紛的自動洗手液,讓小朋友愛上洗手。

黎嘉賢校長

按情況午睡 玩遊戲唔搭膊頭

以紹邦幼兒學校為例,該校設2至3歲基礎班,以及3至6歲的幼兒班、低班和高班,每級一班、每班20人。「為減少每個時段的學生人數,我們安排了基礎和幼兒班返上午、低班及高班返下午。」她解釋,新安排是顧及2、3歲的幼兒普遍需要午睡,因此安排他們上午回校,下午在家睡覺。

另外,學校亦由以往20人一齊上堂,改為每班細分兩組,每次10人上堂。該幼稚園本來是雙班主任制,現每班拆成兩組,各由一位老師帶領活動。課室的枱也裝上了小型透明隔板,小朋友學習時交談也可防止飛沫橫飛。

茶點和唱遊律動時間是幼稚園生涯中最開心的時段,小朋友都十分期待在課室裏和同學們一起食蛋糕和飲果汁。但黎校長說,疫下的茶點時段只能飲水,「會請家長準備一小樽水,放在書包帶回校。」為填補茶點沒有食物的心靈空虛,茶點時間老師會帶幼兒到戶外花園飲水、玩耍。

唱遊律動以往強調團隊合作,有很多小組合作遊戲。黎校長說,新常態是取消傳波、搭膊頭等人和人接觸的遊戲,改為鍛煉個人的五感為主。「我們不希望小朋友沒有機會學社交,復課之後小朋友依舊會和同學仔交流,但會強調要尊重對方、保持距離,暫時不擁抱、不拖手、不攬攬錫錫。」

六大衞生措施

1.回校換鞋

學校設有幾組鞋櫃,每名學生有專屬位置放鞋,不會和其他同學調亂。家長需準備一對清潔的鞋在校內,讓幼兒每天回校時更換,避免黏附在返學鞋鞋底的污物帶進校園。每天放學時,幼兒才換回自己的返學鞋回家。

2.桌間隔板

課室的枱加裝透明隔板,並將原來每班20名幼兒,分拆為兩組,每次每組10人上堂,另外10人進行其他活動。

3.跟線排隊

一改以往搭膊頭排隊的做法。幼兒不具體了解甚麼是適當距離,校方在校園地板貼上指示線,讓幼兒排隊時踏在指示線上,便能和其他同學保持適當距離。

4.變半日制

取消所有全日制的班別,改為半日制。以往用作全日班幼兒午睡的課室,則如常開放,作臨時託兒安排,供個別有需要的幼兒使用。午睡的床位之間也有隔板相隔。

5.消毒圖書

圖書消毒機由家長們捐贈。所有借給幼兒回家閱讀的圖書,歸還後都會放進消毒機,消毒後才會放回書架供其他幼兒借閱。

6.tea time飲水

茶點時間不再提供小食,改為飲清水。茶點的地點也由原來的課室,改在偌大的戶外花園或室內活動禮堂,每個地點只安排約10名幼兒,確保有足夠社交距離。

返學新常態邊樣唔做得?

齊吃齊喝茶點

摟在一起親密排隊

互相追逐吹泡泡

圖片由學校提供

採訪:譚 暉

攝影: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