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怪談:中亞要靠一帶一路發大財?(孫超群)

國際怪談:中亞要靠一帶一路發大財?(孫超群)

過往一些毫不起眼的國家,例如中亞五斯坦,若不是近年中國提倡一帶一路的關係,根本不會有華文媒體報道它們的動向。雖然現時公眾對它們的認識尚淺,但訊息多與一帶一路有關。基於這點,大眾對中亞的認知,很多時只局限在一帶一路。給予人的迷思,是只有中國才願意跟這群看似毫無戰略價值的國家合作;另一方面,中亞獨裁政權們只靠一帶一路大撒幣契機貪污發大財。

然而這些都只是刻板印象,事實是在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前,這些國家就十分融入國際體制。伴隨着蘇聯解體,它們逐漸擁抱全球化。可是,當權者選擇地開放市場及推行私有化,用人唯親、壟斷利益。他們受惠於全球化結構,利用不受監管的跨國網絡洗黑錢、購買海外物業,隱藏掠奪回來的民脂。諷刺的是,跨國企業甚至其他國家出於利益助紂為虐。國家獨立後數十年間,他們選擇裙帶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因融入主流國際體制而成為暴發戶。

利用全球化的裙帶資本主義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Alexander Cooley在《Dictators Without Borders》一書中指出,在中國一帶一路秩序前,中亞專制政權已靠後蘇聯時期的資本主義體制擴大生存空間。中亞當權者們早已對國際遊戲規則駕輕就熟,除了常常濫用國際刑警紅色通緝令追捕海外政敵外,更熟用國際金融制度從事非法生意。

其一典型事例,就是塔吉克總統拉赫蒙家族親信利用離岸公司虧空國庫。2000年代,他們在BVI設立離岸空殼公司CDH,負責為他們擁有的塔吉克鋁業公司(Talco)進行海外貿易結算。Talco則從挪威海德魯公司(Norsk Hydro)獲取冶鋁原材料,再名義上轉交給CDH冶鋁,最後把鋁以市價賣回給Talco,而Talco則以賤價賣給海德魯公司。那麼Talco的錢從何來?當然由塔吉克人民的稅收埋單。過程中,大部份盈利去了總統圈子的私人離岸公司手上。由此看出,專制政權不但善用資本主義秩序實現「盜賊政治」,更有跨國企業同流合污。

吉爾吉斯補充戰機燃料合約醜聞一案,更打破了主流認為中亞受國際社會忽略的迷思。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當時美國租用吉國馬納斯空軍基地,為北約作後勤補給。其中,同樣被革命推翻的前總統阿卡耶夫以及巴基耶夫家族,在沒有招標下,均透過由外國友好中介人控制的直布羅陀離岸空殼公司,間接從美國國防後勤局取得利潤可觀的補充戰機燃料合約。2010年巴基耶夫倒台後,醜聞終東窗事發,新政府質疑美國接受利用該合約賄賂前兩屆總統。因此,獨裁者不但吃戰爭的人血饅頭,「外國勢力」更因戰略利益為他們的非法尋租行為背書。

雖然以上冰山一角打破了此前提及的迷思,但無可否認,中國一帶一路延續了中亞現時的情況,而且變本加厲。
根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報告,中國多以表面上不帶任何條件、卻以借貸國家資產做抵押的方式,貸款給一帶一路國家作基建項目融資,重點是過程缺乏監管,容易讓涉事者貪污,因此這模式深受中亞國家歡迎。

吉國首都發電廠事故是近年被揭發的最大貪污案。2013年,中國進出口銀行向吉國貸款,給予中資公司特變電工(TBEA)用作翻新首都發電廠的項目。然而,發電廠於2017年竣工後,不到一年便故障,當局隨後展開調查。調查過程中,前發電廠負責人指項目超過九成必要材料和設備都以超高價採購,又涉豆腐渣工程。另外,反對該項目的吉國前議員受《Eurasianet》記者訪問時透露,「涉事吉國官員及發電廠高層曾被特變電工邀請到香港,受該公司款待、接受厚禮等等」。最後,大部份涉事官員都被政府清算,例如前總理伊薩科夫因接受中國賄賂被判入獄。

專制政權之所以屹立不倒,並不單靠「內循環」,而是全球化下不同利益持份者互相影響下造成的局面—問題不單單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而是整個全球經貿結構與現實政治的需求。腐敗體制不可能一朝一夕改變,但近朱者赤,馬基維利一點去看,如果利之所至就足以讓這些國家拜倒的話,要反向操作,也未必不可行吧?

孫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