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的報應 - 馮睎乾

秦檜的報應 - 馮睎乾

香港天主教出版的宗教與德育教材,稱岳飛精忠報國,「對待召叫十分認真」。到底是「誰」召叫呢?的確,那教材沒明言是耶穌,但「召叫」兩字寫入宗教教材,不可能不含宗教意味。「召叫」的英文vocation,儘管泛指「志業」,但在宗教語境(如這個教材)則顯然有「蒙主呼召」意思,保留了拉丁語字根vocare的「召喚」本義。

香港教區編者寫「召叫」而不明言「天主」,並非一時疏忽,而是處心積慮:一方面想誤導學生,相信岳飛受到天主召叫而愛國,一方面卻省掉「天主」二字,方便受批評時可以搬龍門。寫法如此狡猾,怎對得住良心?如何面對天主?難道今天教友們已不害怕最後審判?想起剛過去的週日,跟黎智英先生在網上對談,有讀者問及報應的原理,我以道家的「陰德陽報」作答,現在不妨再講講教會的報應觀。

世人向來疑惑:既然有位至善的神,怎麼壞人不一定有惡報?聖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提供一個別開生面的答案,大意說,如果所有壞人都沒得到明顯的懲罰,就沒人相信世上有天理,但「如果所有罪惡都有現眼報,大家就會認為沒什麼可留給最後審判了」(si nunc omne peccatum manifesta plecteret poena, nihil ultimo iudicio reservari putaretur)。這答案的前半截是常識,後半截我覺得是黑色幽默,駁唔到。

假如連岳飛也有聖召,那麼「和平主義者」秦檜就更可能像林鄭月娥一樣,聽到上帝的召叫。當時宋人肯定覺得天冇眼,因為秦檜執政十九年,享盡榮華富貴,六十六歲病死,雖算不上高壽,但亦非短命橫死,死後還被高宗贈諡號「忠獻」,立神道碑題下「決策元功,精忠全德」——教區請留意,當時秦檜才是官方認可的「精忠」,不是岳飛。

現世沒有報應,直到六百年後,《聊齋志異》才報道了一則大快人心的「靈訊」:青州馮中堂(似是馮溥)殺了一頭豬,拔去豬毛後見肉上有一行字,云「秦檜七世身」。馮中堂烹來吃,味道臭惡,於是扔給狗吃。蒲松齡馬上補一筆:「嗚呼!檜之肉,恐犬亦不當食之矣!」原來「狗都唔X」這句話,可能出自蒲才子,用於秦檜或其現代同類,真的非常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