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債易」商標成功註冊 南向債券通料快推

「新債易」商標成功註冊 南向債券通料快推

【本報訊】債券通過去只准資金北上而不准南下,避免投資者大舉走資,令人幣構成壓力。知識產權署最新顯示,港交所(388)旗下債券通公司申請註冊「新債易」(EPrime)商標,似是繼股票「披露易」後的本地債市訊息披露平台,估計是為擴展債券通南向通鋪路。

債券通開通三年,目前僅有「北向通」,讓海外投資者可投資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而「南向通」一直未有消息。但人行於7月稱會進一步改善債券通,並推出有關新措施。註冊資料顯示,債券通公司隨即於同月申請「新債易」新商標,至上月21日獲接納註冊申請。有市場人士預料,「新債易」或為2月始新增的「新債信息通」進階版,用於披露債市資訊。

■債券通開通三年,目前僅有「北向通」,發展「南向通」可說是順理成章。

擬加快人幣國際化

無獨有偶,港交所於「新債易」獲註冊的同日,即就提升專業債務制度公佈諮詢總結,包括對根據《上市規則》第37章的「僅售予專業投資者的債券」的上市文件披露,及持續責任作出一系列指引;有關改變包括發行人最低資產淨值的規定由1億元提高至10億元;上市當日在聯交所網站刊發其上市文件等。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認為,「北向通」推出多時,發展「南向通」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下一步。王又指出,屬個人層面的「跨境理財通」如無意外今年內會有細節,而於機構層面的債券通理應更快完成,故他認為「南向通」應該很快會推出。

華僑永亨經濟師李若凡認為,「南向通」多年未開通,對外一直宣稱在合適時機推出。若有意現時推出,或與中美矛盾加劇有關。內地或為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開放境內、甚至是境外債市。

港交所發言人回覆本報指,「港交所及我們的業務夥伴一直致力提升債券通計劃,我們將適時向市場交代最新進展。」

截至今年8月底,債券通有2,106家境外投資者,日均成交達195億(人民幣.下同),持有中國債券合共約2.8萬億元,較債券通開通前增長逾2倍。

仍需解決監管問題

然而,李若凡認為仍有許多監管、制度等問題需要解決。她認為,非所有內地投資者均可投資境外債市;而且「南向通」的債券產品範圍仍不明確,「內地投資者可以投資香港嘅債券定係全球嘅債券?」她預計債券通的納入要求,首要條件是內地投資者熟悉,債券的評級亦是考慮因素之一。

■「新債易」似是繼「披露易」後的本地訊息披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