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道】減租不如優惠補貼-藍友斑

【樂活道】減租不如優惠補貼-藍友斑

因肺炎疫情沉寂已久的香港市道,在上星期食肆限聚令放寬下,消費力再一次爆發。上周末我都外出消費,趁機振興一下香港經濟,於是跟內子說這三天就不在家食飯了。相信有很多香港人的想法和我類近,我駕車外出,各大主要道路都統統塞爆,那些久違的車龍令我難忘。

潮流興講報復式消費,這情況就如長江要排洪,消費慾水漲船高統統儲起,一下子排洪,市面遍地都是錢,問題是怎樣才能賺到這些錢?各大商場都心知肚明,報復式消費並不能持久,惟有扭盡六壬都要先將錢接住。

星期六我早場到尖東K11戲院看了一套《天能》,近3小時的電影感覺是蒙在鼓裏,只覺得當中一場飛機撞樓的製作極度精采,我跟內子研究為甚麼能拍到這個地步。其後我就順便到旁邊酒店午飯,才發現這家商場豪送消費券,商場捉到我們這班飢餓已久的消費者心理。購物是女人最愛,內子揮金如土,我荷包大出血。

我想帶出一個重點,為甚麼本地上市公司所管轄的商場的減租空間有限,反而樂此不疲的推出消費券?因為減租並非只影響租金收入的現金流,而是會導致整幢物業減值,流水事小,土地價值事大。上市公司要向股東們負責,萬一出現長期的空租,物業價值便會反映在股價之上。

折扣券迎接報復式消費

商場要給予租戶信心,管理者於是就想出利用消費券補貼,谷旺商場人流,令商家感到萬人空巷,而消費所得又真金白銀流入租戶的口袋裏,這也是另一種補貼,但此舉並不導致減租,是相得益彰的做法。由新世界(017)開始,九倉(004)、新鴻基(016)等商場都相繼推出由商場包底的消費折扣,歸根究柢的原因就是這個。

其實我在去年已預留到瑞士的CX機票,昨天的我,本應身在瑞士,但因疫情無法外遊。單單一張前往瑞士的商務機位已花費數萬港元,我將幾萬元放在香港吃喝玩樂,已是一筆不細的預算。這是報復式消費的因由。

假設每位香港人手頭上都有數千、十數萬大元準備在港消費,商家如何推陳出新,當中的盤算值得多加注意分析。店家紛紛引入亮眼的折扣,目的是為了博得閣下掏出鈔票。第二波疫情令全港上下都面臨絕境,這段期間我親眼見證各大小商戶怎樣「馬死落地行」,互相合作。問起一些身在外地的朋友,他們都說外國除了食肆以外,很多零售仍然無甚起色,沒有甚麼為了報復式消費而度身訂製的優惠,香港商家的快速應變可見一斑。

藍友斑

fb.com/bernardlam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