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肺疫情下,隨身空氣淨化機大行其道。消委會測試十款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發現即使於細小密封的空間使用,樣本無論除菌或去除空氣污染物的功效均有限,5分滿分下,八款樣本僅取得2.5分或以下,其餘兩款亦只獲3分。
消委會測試的十款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售價由598至1,698元,所產生的負離子濃度極為參差,介乎每立方厘米2,000至66萬個,相差最多近330倍。測試結果顯示,產生負離子濃度較低的樣本,其除菌及除PM2.5效能普遍亦較低。
消委會將樣本放置於面積0.6平方米、即6.5平方呎的細小房間、空氣中噴灑金黃葡萄球菌的密封測試艙內,15分鐘後,除菌率介乎64.9%至74.9%。即使操作一小時後,所有樣本的除菌率亦只有約七至八成。消委會指,如消費者身處室外甚至空氣中細菌量較多的環境,淨化機不足以保障免受細菌侵襲。
另一去除PM2.5污染物測試中,樣本在面積1.2平方米、即13平方呎的細小房間密封測試艙內,30分鐘後,PM2.5去除率由2%至53.1%,當中六款樣本的PM2.5去除率更不足5%;即使操作兩小時,該六款樣本的PM2.5去除率亦不足15%,表現令人失望。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廠商測試情況與實際使用差距太大,現實上空氣淨化機的負離子會隨環境受到影響,提醒消費者不應當負離子空氣清新機為「護身符」。消委會又指,污染物或會沉降或依附物件表面,容易隨空氣流動而重返空氣中,出現二次污染,消費者如觸摸沾有污染物的物件表面,再觸摸口、鼻或眼睛更會有受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