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四両撥千斤,電影編劇卻改作四安撥千磅;戲看到這個節眼豁然清朗,切莫表錯情以為迪士尼拍來討好中國巿場,外國人無斤両,美國人仍未十進公斤公升制,照舊幾多噸幾多安士幾多磅。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 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請摒棄中國古詩詞,將一切傳統認知拋諸腦後,才好入場或上網睇2020的Mulan。
1998年大受歡迎的同名卡通片,與最新真人版異曲在於動畫前者付予極大童話幻想空間,後者卻是西方人按照迪士尼模式拍攝的功夫片;熟悉功夫片的你不禁發問:何不選用好好的現成李安甚至成龍,而聘用西方兼女性導演Niki Caro?
對傳說中的花木蘭與歷史背景有點認識的你,可能覺得史實與花家村呈現的客家土樓時空配套錯得離譜。服裝與化妝更加貽笑大方;花家父母身上所穿充滿小數民族服裝細節與情調,花家妹妹與大部份村民所穿猶似舊時宋城活動人體道具的五顏六色制服,花木蘭與媒婆鄭佩佩相睇戲場從髮型化妝與衣裳則摘自唐朝仕女,劉亦菲還好一點點,鄭一張臉被畫似馬騮屎忽。荷里活電影中大部份亞洲人的面孔從賽珍珠同名作品改編The Good Earth(1937)至今無大變更,普遍面皮色澤從臘黃到泥黃,就是鞏俐的五官都被化得岩岩巉巉。
如果熟悉迪士尼或荷里活電影方程式,又能放下上述的先設認知元素,花木蘭2020並非如此不堪;觀眾對象一般器重兒童與後生,視覺與官感刺激大於一切,他們才不會懷疑吊着威也飛來飛去武功了得的大俠,反正 Peter Pan、超人、蜘蛛俠、美國隊長同樣飛來飛去,那套古裝迪士尼電影沒有異能了得的女巫?重要電影看過拍拍屁股起身走人,精神爽利無丁點心理壓抑,更可能為迪士尼樂園留下可以繼續盈利的電影某些情節、動作或人物用在二次創作,不理戲服變T-Shirt,洋娃娃架上添加Barbie木蘭或鷹爪女巫,一切以商業利益為重,無任何歷史與文化陰影。
當年貝托魯奇借得故宮拍攝The Last Emperor,人物造型何嘗沒被本地影評笑到趴街?最後奪得多個奧斯卡金像大獎,大部份恥笑聲即變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