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潮再現,千里外的中東黎巴嫩也一樣,民眾近日茶餘飯後離不開談論是留是走,人口跟香港相若,移民申請卻逾38萬宗。當地生活本來就難捱,人均收入已連續10年收縮,首都貝魯特港口上月初的毀滅性大爆炸,更令民生全面惡化,不少新一代人慨嘆,實在是熬不下去!
黎巴嫩籍名模Nour Arida近日透過Instagram宣佈帶同女兒移民法國,她留言說:「貝魯特,你令我們心碎……再會了!」「我要拋下這裏的生活,真叫人傷感。」跟許多貝魯特居民一樣,Arida母女雖然在大爆炸中倖存,家園卻盡毀。
一場大爆炸,奪去了190條人命、6,500人受傷及30萬人無家可歸,更把民眾抑壓多時、對政府既貪且廢的怒火一併引爆起來,矛頭直指隻手遮天的真主黨,痛斥該黨對外反美反以色列表現兇狠,對內講到民生建設卻無銀。災民一邊怒斥官員,一邊向緊急到訪的前殖民宗主國總統馬克龍求救,實在是極大諷刺。
雖然群情激憤下,迪亞布內閣倒台,但民眾心知肚明等當局打救跟等死差別不大,故災後黎巴嫩人紛紛發起救人自救運動,有錢出錢,無錢就落街幫手挖掘。一班本土設計師便發起眾籌運動,冀盡快重建被摧毀的時裝業。
貝魯特跟香港一樣有過輝煌的地位,內戰前素有「中東小巴黎」的美譽,是區內潮流文化的指標。參與募捐的設計師梅爾赫無奈表示,災後數天還不見政府賑災,她決定落街幫手做義工,「我一想到沒有創意工業的黎巴嫩未來,便感到淒涼」。
可是並非人人都能在逆境中懷抱希望,設計師阿薩夫決定離開這個傷心地,「大家都受夠了。」他坦言事有緩急之分,現在談時尚潮流根本不切實際:「不少人仍無家可歸,三餐不繼,在這個廢墟中再開店還有甚麼意義啊。」
像他和Arida等有本事的黎巴嫩人已屬幸運,至少他們還能在走與不走之間抉擇,想走卻走不了的低下階層才是最悲哀。災後苦苦掙扎的貝魯特居民圖巴吉便是其中之一,74歲的他年事已高又無錢,遠走他方已不可能,現在只盼望志願人員盡快到來修補好被炸開的屋頂,「知道一平方米玻璃叫價多少嗎?160美元(約1,248港元)」。他指旁邊危樓掉下的磚瓦,有時會跌落他的沙發。
圖巴吉自言是派閥「分餅仔」政治下的犧牲者,「我沒有跟隨任何領袖,因此也掙不到錢」。黎巴嫩跟香港一樣,也是有選舉過場,但當地憲法早就分配好各派議席,好處是戰後能平衡各派勢力,長期卻難以形成有效管治,政府換湯不換藥的結果自然是腐敗叢生,種下今次大爆炸的禍根。圖巴吉批評政客「早已淘空了政府」,質疑「今次能有誰協助國家重新站起來?」
Al-Monitor/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