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新章】
2020年8月29日,戴耀廷終於搬走香港大學法律系辦公室逾2,000本書籍,離開港大。記者問他還記得第一日在港大教書是何時?他略一思索答:「1991年1月2日。」超過10,000日教學和研究生涯,最終因校委會7月底的解僱決定而被迫腰斬。他說,當大學的靈魂──學術自由已死,離開港大便是尋找新生,「當你着眼點唔係喺自己失去,你發現原來得到更多,我發現冇乜遺憾。」
記者:潘柏林
戴耀廷被解僱後,每星期均抽時間回港大執拾物品,約100平方呎辦公室堆滿書籍、學術期刊和教材,記載他近30年的教學歷史,例如他在儲物箱找出早年親手設計和製作的桌上遊戲。桌遊的主題為司法覆核,單單手繪遊戲地圖有兩米乘一米大,附有命運卡系統,學生要擲紙製骰子前進。記者忍不住在腦海想像,一群法律系精英學生在大學講堂,圍在一起玩桌遊的畫面。
戴耀廷說起桌遊即很興奮,「贏咗有糖食㗎,每次我都帶包糖去,贏咗有糖,好玩囉。」他解釋,遊戲設計與司法覆核程序環環緊扣,早年課堂會用30分鐘遊玩,隨科技進步,桌遊升級做電子版,「司法覆核好複雜,經過呢個遊戲之後,佢掌握到每個step(步驟)需要考慮嘅嘢。就係我講嘅趣味性,呢啲咁鬼悶嘅嘢,我將佢變做board game。」
他又繪畫很多卡通插畫放在課堂筆記,有前港督彭定康及前特首董建華。戴耀廷自小喜歡畫漫畫,更想過做政治漫畫家。在筆記加添漫畫希望為法律課題帶來趣味,「等佢冇咁悶,我教嗰科憲法學係必修科。我嗰個時代《基本法》未實施,你講舊殖民地憲法冇意思,你講新憲法未實行。你點樣令學生有興趣?變咗要設計好多遊戲、教材、教案去吸引佢哋。」
在港大首十年教學生涯,戴耀廷用大量時間親自製作教材和嘗試新教學方式,例如當時未有PowerPoint簡報,他是第一位港大教授應用Harvard graphics軟件製圖。到互聯網剛興起,他忽發奇想找人設計電子系統,學生從網上找到法律相關網頁,即可建立一個目錄方便搜尋資料,概念近似早期搜尋引擎Yahoo Directory。
他將學生大致分三類,第一類對科目沒有興趣,只想讀完就算;第二類本身對科目有興趣;而他花大量時間設計教材,目的是吸引第三類,「主要爭取中間嗰啲,有興趣與冇興趣之間,起碼增強趣味性,等佢會投入多啲,起碼幾十年後仲記得少少嘢。」
戴耀廷很能代入學生心態,因為他在港大法律系讀書時常常「走堂」,更試過投稿給《明報》,直指老師要為學生「走堂」負責。四年大學生涯積極上莊,一年級加入法律學系系會、二年級參加港大學生會、三年級加入學聯舉辦遊行爭取普選、四年級成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成員。他說當時不太清楚自己的路,只是覺得讀法律對社會有責任。
1987年戴耀廷取得法學專業證書(PCLL),原本獲聘做事務律師,負責中國貿易,但最終選擇去城大前身城市理工新開辦的法律系做講師,1989年到英國倫敦大學修讀法律碩士,1991年起在港大教書。他很享受教學,1992年到澳洲參加法律教授培訓工作,被當地老師的熱誠和教學創意感染。
他認為老師最重要進入學生的世界,再構想用甚麼方法教學。學生的提問會刺激老師的思考和研究方向,例如他提出法治四個層次的理論,就是在教學期間形成。1996年戴耀廷與另外六位老師獲港大頒發最佳教學獎,他是最年輕得獎者,同獲殊榮包括港大肝病權威黎青龍教授、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家梁憲孫。2009年他再獲提名大學最佳教學獎。
除在港大教書,戴耀廷一直致力推廣法治和人權教育,「你𠵱家就算上返去公民教育委員會,90年代出版物,你會見到我個名喺度,差唔多每一份都有我個名。」
2001年戴耀廷獲港府頒授榮譽勳章,表揚他推動《基本法》及人權方面的公民教育。2012年他與法律系學生推行「法治教育計劃」,到不同中學講解法治概念。
大半生從事教學和研究,專研憲法、憲政和公共法等。直到2013年提出「佔領中環」計劃,藉公民抗命爭取普選,在香港社會引爆震撼彈。他形容當時港大仍有自由空間,不會特別宣傳,亦不會特別壓制,例如佔中商討日就是租借港大課室,幾個法律學院教授亦舉辦圓桌會議,討論特首提名權的國際標準。
佔領中環最終轉化成雨傘運動,戴耀廷亦經歷被捕、上庭、入獄。港大校委會最終在今年7月底推翻教務委員會決定,以18票贊成、2票反對,解僱戴耀廷。他說,大學內部評核他,無論學術論文和教學評價都是A級。他覺得港大不再一樣,2000年港大發生鍾庭耀事件,干預學術自由的港大校長鄭耀宗最終要辭職下台,但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今次要走的是戴耀廷。
他批評校委會受大學以外的勢力影響,「中共對香港內部事務干預越嚟越厲害,結果導致學術自由死亡。學術自由係大學靈魂,學術自由死亡就係大學死亡。」記者問這樣被解僱可有恨?他說自己信仰基督教,即使未大愛至愛你的敵人,但至少沒有恨,「中國人俾人害死,你就變做厲鬼,想報仇。基督教就算俾人害死,唔係睇報仇,睇新生命。你係俾人害死,但得到新生命比以前更好。」
戴耀廷被解僱後設立Patreon,幾日間得到逾千市民「課金」訂閱,支持他推動法治重生工作。他說被炒後回到凌亂的辦公室,反而感覺卻像飛出牢籠的麻雀,既驕傲又自由,「我唔需要俾牢籠困住我,我可以感覺更加自由、更有信心自由飛翔。」
8月29日離開港大那天,沒有任何告別活動,幾個搬運工人運走辦公室近2,000本書籍。戴耀廷臨走前凝視空蕩的辦公室片刻,輕輕「唔」了一聲,吸一口氣關上木門,呼一口氣再上鎖,左手拍拍木門,就像跟老朋友告別。他轉身說:「好啦,唔再返嚟喇。」
戴說未來仍會繼續法治教學工作,包括出版法律普及書籍、做社區法治教育和投稿學術期刊,「所以我叫自己做independent scholar,唔係講『獨立』學者,係一個自由學者。」這兩個月他像個傳道人般,常常把《聖經》拉撒路復活故事掛在嘴邊,堅信香港死後可復生,更籌劃與香港人一起想像未來。
記者問他哪來的樂觀?他承認沒有人知香港何時重生,但想像未來會令大家在黑暗日子「易捱啲」,「你可以話好阿Q,但亦可以好積極,我哋有種盼望喺度,係一齊去做。」他亦對年輕人有信心,在20多歲就歷盡艱困,抗爭名動國際,他日一定會開創黃金時代,「到佢哋喺我年紀,我相信做到嘅嘢已經遠超我哋能夠做嘅嘢。」記者忍不住說,「但要捱得過。」戴耀廷笑着答:「捱得過,新生就會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