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9月份,金融市場有點烏雲蓋頂,尤其是領袖股科技板塊出現急瀉,納指一晚曾挫逾4%,從本月2日高位已回落一成。開始又有人質疑科技股估值過高,甚至說科技股牛市已死。兵荒馬亂之際,應保持清醒,不要給市場噪音牽着走。
事實一:科技股盈利「疫」流而上
疫情打擊各行各業,標普500指數整體盈利預測已被下調20%,但科技板塊盈利預測卻被一眾分析員調升了2.6%。箇中原因就是科技公司除了增長快之外,周期性也低很多,疫情下生活習慣改變,反而加速了他們的成長,一些成熟科技股亦同時有着強現金流、低負債、輕資產特質。
事實二:資金持續流入科技股
EPFR資金流統計顯示美國的機構性投資者不斷在增加對科技的配置,比例已從2018年11月的21%增加到現時的26.8%,當中很大部份是基金沽售金融類股份買入科技股的重新配置,亦顯示基金經理對科技股仍具長期信心。
金融市場搵錢各師各法,若非專業炒家還是找一些長勝將軍(secular winner)來作長線投資較易為自己資本增值。科技行業便是一個較易找到長勝將軍的行業,雲端科技便是一例子,雲端科技應用層面廣泛,由手機支付、串流、公共交通網絡等都離不開雲端,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就算是最大的雲端供應商在市場佔有率仍是偏低,可見未來幾年仍然是長勝將軍。
今次科技股調整雖然急,但並非基本因素上有任何轉變,而是短期的技術回吐,科技股係未來仍然會跑贏大市,一次技術上回吐反而造就低吸長勝將軍的機會。
鄧威信
星展香港豐盛私人客戶投資顧問主管